農村的冬天難得有件熱鬧的事情,估計李家這一次殺豬能讓村子里不少人談論好幾天。
只是接下來李家并沒有“消停”,從第二天開始,一頭接一頭的殺豬。
因為已經搞過了殺年豬的事情,所以后面殺豬,李家并沒有再叫人,而是自家人開始收拾。
陳興邦主刀殺豬,李龍在邊上協助。
對于李龍協助的事情,沒人有意見,李俊山甚至說:
“小龍叔,你在山里不是打過那么些野東西嘛,干脆你和姑父各支一攤子殺,建國叔家里這些豬,咱們兩三天就搞完了。”
先前搞葦把子、收魚,讓李安國他們四個人每個人手里都拿到了不少錢,這還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所以他們對李家,對李龍是由衷的感激,這干活的積極性是沒的說。
陳興邦雖然頭一天喝醉了,還吐了出了洋相,但第二天早上苞谷面糊糊喝了兩大碗,精神頭又來了。他正在比劃著刀,聽了李俊山的話,笑著說:
“俊山啊,這殺豬和打獵還是不一樣的。”他說話還是有點得意的,畢竟術業有專攻,李龍也沒說啥,笑著說:“我就看看,學一學。”
陳興邦揚了揚刀子:“這刀子不錯,那咱們先宰一頭?”
今天按計劃是至少殺兩頭,如果能清干凈,那再殺一兩頭也行。
已經到了冬天,李建國的想法是除了留兩頭母豬外,剩下的豬,包括李龍弄回來的野豬都不留。家豬宰的宰,還可以拉到公社那邊賣給收購站。
不過收購站給的價格可不怎么樣,所以李建國也在猶豫。
李龍的意思是先在村里賣,反正陶大強家不是要豬肉嘛,一家要半扇,到時在大喇叭里喊一下,誰要肉就過來稱,也不貴,街面上一塊八一公斤的豬肉,在家里只賣一塊六。
想來應該是會有很多人來買的。
李安國、李俊峰、李俊山和李建國一起,用勾子把一頭牙豬勾了出來,幾個人一起把豬按倒,抬到了案子上。
頭一天殺豬的血混著和燙豬毛的水已經凍成了血冰,原本有點滑,早上梁月梅就鏟了一鏟子爐灰倒在了上面,弄均勻了,現在踩在上面剛好。
兩個灶臺上再次架起來燒著水。今天院子里相比昨天冷清了不少。鄰居們也清楚,李家自己人就能把這事解決了,就沒過來幫忙。那有蹭吃的嫌疑。
“來,咱用繩子把蹄子捆好。”陳興邦把刀子插在雪里,拿著繩子上前,他沒管那牙豬凄厲的叫聲,綁繩子的動作還挺熟練的。
李龍在一邊認真的看著。
他現在的態度是,可以不用,但不能不會。殺家豬嘛,總比宰野豬要容易一些。只要看準刀位,最好是一刀直接捅到心臟,如果捅不到,那就多攪一攪。
這玩意兒在李龍看來,就跟后世護士們給病人靜脈扎針一樣,熟練的一針就位,不熟練的一針下去塑料管里沒見血,那就拿著針在肉里找一找,看能不能找到。
畢竟熟能生巧嘛。
原本他還想借著這個空檔上趟山,看來也只有拖后了。(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