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梁家回來,李龍接下來兩天,就天天拉著魚往縣里大院送。那野豬一時半會兒他也不著急著宰,畢竟后面還有時間,況且在李龍看來,等到過年前去賣野豬肉可能會更好一些。畢竟到時候大家都準備過年,城里的人基本上都會想著割點肉回家包頓餃子。
每天上午兩車下午一車,拉了幾天后,到周末就停了下來。
因為這個星期天,大強就要結婚了。
星期六的時候,李龍就去到陶家看了看,看能不能幫上什么忙。
陶家院子外面的雪清理的干干凈凈,大門和李家一樣,沒有大門,就是敞著的,兩邊的墻上貼著對聯,看著龍飛鳳舞的感覺,應該是顧博遠給寫的。
還沒到院子里就聞到了一股子混合在一起的香味兒,李龍勉強能聞出來炸丸子、炸洋芋準備做拔絲土豆等的味道,其他的在冰冷的空氣中聞不出來。
院子里李建國正和大師傅老高和老黃兩個在商量著明天的正事,看到李龍過來只是點點頭,繼續聊著正事。
李建國作為村子里的元老,曾經大食堂的司務長,村民小組的組長,是老牌總管——在他離世前,但凡村里人家結婚,基本上總管都是他。
而陶家的結婚準備在一個多星期前就定下了幫忙的人,三天前“請東”的時候李建國就在陶家把具體的事給確定下來了。
農村結婚通常一個多星期前發請柬,當然知道辦事可能一個多月前就知道了,正式發請柬通常提前一個星期。
而在大集體的時候,結婚的人通常選在八月十五、國慶節這樣的節日,為什么呢?因為這個時候隊里通常會殺豬、宰羊或者宰牛,這時候結婚,去和隊長說一聲,隊里通過會給留一套牛雜碎、或者一只羊,幫著結婚這一家辦事。
當然,其他時候就沒這個福利了。
而在現在這個時候正式辦事,陶家在一個月前就開始悄悄準備物資,“請東”的時候,把李建國、老黃、老高這樣的大師傅以及的幫忙的小伙子請過來,是提前先請大家吃一頓,同時也是有任務的。
總管會問清楚要待多少客。通常全隊人,除了死仇,一般都是要請的,比如隊里基本上就十桌客,那么要加的就是女方過來多人。
因為是隔壁村的,來往方便,所以過來可能至少兩桌客,這就是十二桌的客。而老黃和老高兩個大師傅就要按主家的想法,把菜單擬出來,在請東這一天拿出來讓大家看合適不合適,合適的話,主家就得去準備這些食材了。
準備工作當然不僅僅是食材,那些端盤子幫忙的年輕人,要去附近挨家借桌子、板凳,借回來后通常還要在板凳下面寫上原主家的姓或者名,還的時候別搞混了。這些都是總管要安排的。
總管不僅要安排這個,還要安排端盤子的年輕小伙子誰負責哪幾個桌上菜,誰負責上哪幾個菜等等。
李建國不到三十歲的時候就當上總管,那統籌能力自然不是一般的。他要安排好這些之外,還要負責安排人坐哪一桌,有些重要的客人位置是提前確定的。
而本隊喝喜酒的人過來,那就是臨時安排座位,畢竟有些人一家老小都去,有些人則是就來一兩個。這個位置就是臨機決定了。
李建國和李龍閑聊的時候說過,其實這些程序都已經是簡化的了,畢竟要按老家的程序,從接親的時候那就是一套套的說辭,對親家,對大廚,對來賓,都是有講究的。而北疆這邊已經很簡化了。
當然,再簡化也比在酒店的要繁雜一些。上一世哪怕到李龍離世前,本村至少一半辦酒席,還是在村里,而隔壁村或者說整個大趨勢都是去縣里的酒店,那樣省事。
但少了原來的熱鬧了。
陶大強早早就給李龍說,希望他能跟著自己去接親,李龍自然是說沒問題的。
因為是冬天,院子上面臨時搭了棚子,直接就是從老馬號那里拖來的沒合格的葦把子棚在上面,雖然光線暗了些,但如果下雪至少是不需要在雪地里吃席。兩個新砌的高臺灶現在里面還有火,上面有鍋。大部分食材現在其實都已經弄的差不多,明天就是過一下油,熱一下就能吃,算是一天的預制菜,畢竟當時臨做,那是做不出來的。
有小孩鉆進鉆出,從桌子上抓把瓜子吃,通常這時候瓜子里會混有花生和水果硬糖,現在當然就只剩下葵花籽了。
李龍進了屋,看陶大強穿著中山裝正在那里呆呆坐著,聽著他爸說著什么。旁邊還坐著陶大勇和他媳婦。他們看到李龍過來,都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