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發師傅給那位老人剪發修發非常仔細,最后還帶著修臉,李龍倒也不急,他坐在椅子,有點昏昏欲睡的感覺。
主要還是昨天太累了,李龍想著如果現在有微信步數排行榜的話,自己是不是能排第一?
哦,不可能,李俊峰那幾個憨貨排的更高,畢竟他們比自己還要多走十公里回家的路。
想想后世那些排行榜上出現的四五萬步的家伙,那時候感覺很神奇,怎么會走那么多,現在想想,如果這時代有步數計數的話,農村的成年人哪個每天估計都在三萬步以上吧?
呵呵,也難怪后世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還能在地里勞動,但一旦不干活了,立刻就委靡下來。
生命是真的在于運動——不絕對。
胡思亂想的時候,老人的頭發已經理好,理發師傅用毛巾細心的給老人把碎發擦掉,拿來鏡子遞給老人:
“王師傅,你看還行嗎?”
“行行,哪有不行的,你理的我最滿意。”老王師傅站了起來,拍打了一下身上的碎發,從兜里掏出一卷零錢來,數出兩毛遞給理發師傅:“來,給錢。”
“好咧。”理發師傅接過錢,提醒著老人戴好帽子,微笑著把人送到門口,然后看向李龍:
“小同志,理什么樣的頭型?”
“短一點。”李龍想說寸頭,感覺這時候好像沒有這個說法,“平頭吧,或者師傅您看我適合什么樣的發型。”
“好……坐過來我看看。”
李龍坐在理發椅上,師傅給圍上布,端詳了一下李龍的腦袋說道:
“小同志,你這頭型不圓,那種小平頭不太好理,我給你理短一點,適應著你的頭型,行嗎?”
“好好。”李龍要求不高——只要不是現在比較流行的漢奸頭都行,那幾幾分的那種,上一世自己似乎也挺滿意,但再過幾十年看,真的挺傻的。
不必完全順應時代的潮流,既然重活一回,那就有一定自主規劃自己生活的權利,比如確定自己的發型。
當李龍從理發店出來,發現附近有人正好奇的看著自己的頭型的時候,他心里默默給自己這么說,說完后立刻就把帽子戴上了。
看看時間不早了,他回到大院子,收拾了一些肉分成兩袋,準備一袋提往供銷社送給李向前,一袋拿到楊秀蘭住的小院子放在那里,當成顧曉霞日常吃中午飯的肉食。
至少從目前來看,這母女兩個還是很懂得感恩的,這讓李龍很滿意。任誰也不希望自己救助的結果像“東郭先生和狼”以及“農夫和蛇”。這年頭,大多數人還是挺純樸的。
到了供銷社,李龍看到這邊院子里雪已經清干凈了,門口還有車正在把雪往外運。李龍和兩個熟人打著招呼,然后進了院子。
年輕的門衛已經不擋他了,知道這是自己人。
李龍來到李向前辦公室,門半開著,撲面而來的是暖風、淡淡的煤煙味兒和抽的香煙味兒混合起來的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