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結構如此,畢竟還是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的,農民雖然是大多數數,但也只是聯盟的對象。
“那怪好哩。”李俊峰還挺羨慕,自從跟著李龍去搞了一次打獵后,他還真是羨慕上了。一次搞兩頭鹿一頭狼,不說肉了,就那皮子帶鹿角鹿鞭啥的,兩百塊錢往上!
賣魚得十天才能掙這么多吧!
現在出去一趟,給別人帶打,一頭狼就二百……這價格,唉,自己沒那本事啊!
“那山里,也不好打吧?”李建國是在山里呆過的,自然清楚山里的事情,沒有說得那么好玩。苦是真苦,累是真累,難打也是真的難打。
“還行。”李龍自我感覺有把握,“最好打鹿打狼,打不著就帶著他們打野豬去。一天不行兩天嘛。總有能埋伏野豬的地方,實在不行打不了那也沒辦法。”
“嗯,有這想法就好。你二哥、姐夫他們要回了,你看……”
“回去也好。累了兩三個月了,回去好好過個年。”李龍對這個事其實心態挺平和,“估計家里人也想了。二哥回去剛好替我們給老爹把錢帶回去。我估計老爹這半年把錢也花差不多了吧……”
“哈哈哈哈,那真是。”大家其實都知道老爺子手很大,錢花的挺快的。而且這要過年了,老爺子晚輩那么多,拜年的時候那不得給壓歲錢?就算一兩毛的給,積累下來也不少了。
回去的事情,打個招呼就算定了。陳興邦他們又聊了幾句就回去了。李龍沒走,李建國本身也有事找他。
“剩下的魚賣的錢在這里。”李建國等人走完后,從腰間取下鑰匙打開五斗櫥,拿了一個黑挎包遞給李龍,包里鼓鼓囊囊的,李龍拉開拉鏈一看,里面塞滿了票子。
“這么多啊。”李龍笑著說,“這不得好幾千?”
“越往后魚賣得越快。”李建國有些感嘆的說,“誰能想,石城那邊吃魚的可還不少哩,天天拉一馬車二十幾袋子魚過去,不到下午就賣完了。”
李龍是知道石城那邊人關于魚的消費力的。那邊許多兵團人和知青是從口里水邊過來的,自小吃魚。到了石城后沒這個條件了,但在有余錢的時候還是希望能買點魚吃。而養殖的魚對他們來說真的沒啥吸引力,甚至于李龍比較喜歡的大板鯽他們都不怎么喜歡。
為啥?因為其實一年生的小鯽魚背上那兩條肉沒有細刺,一口吃下去很爽,而且鯽魚味道很足。一直到李龍上一世離世前,還經常有石城人開車到小海子釣魚,還把小海子起名“蘆葦蕩”、“沙家濱”的。
可惜,再往后,那一代人離開后,喜歡吃這里魚的人就少了。
李龍從中取出一沓錢,大約有一千遞給李建國:
“大哥,這錢你收著。給老爹寄錢的事情我就不管了。后面家里也得添些東西了,你自己看著添,我到明年就得準備蓋房子了。”
“是哩,該成家了。”李建國感嘆著,然后擺擺手:“錢我就不拿了。今年跟著你我也掙了不少錢,家里還有錢哩。你也不用動不動就往家里拿錢,你自己留著,后面你們要添置的東西還多著哩。”
梁月梅也阻止著說:
“是的。錢家里還有不少哩,你掙錢也不容易。”
“大哥大嫂,這錢掙的還是比較容易的。”李龍笑著說,“后面我的地肯定還是你們兩個種,我管不了那么多,有啥開支你們就幫著弄吧。再往后可能就不給家里放錢了,這錢你們一定拿著。”
李龍說完把錢往桌子上一放,提包拉鏈一拉,站起來就出門了,出門前還對李建國說:
“大哥,現在有錢了,咱家里日子就得過好一些,該添置的東西就添置吧。”
離開李家,李龍知道,以后在這里的時間會越來越少。
挺感傷的。雖然前些年真是不干人事,在這里吃著住著享受著卻沒給這里做點什么貢獻,但實實在在的是在這里過得日子很充實,很開心。
現在日子過得好了,卻又要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