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著是把東西放大院子比較方便。但想著二哥他們趕車到縣里,顧曉霞可能已經去上班了。東西還是在家里打包好比較好,這樣到了縣里去趕汽車的時候就不需要再重新綁啥的。
李龍騎著自行車往回走,路上并沒有碰到陶大強他們,倒是碰到了村里另外兩個,趙家的兄弟兩個。
李龍停下車子問了一句:
“你們魚賣完了?”
“賣完了。”趙家老大趙安平笑著說,“我們去的早。”
“咋樣?價格行不行?”
“還行吧。我們賣大鯉魚一條一塊五,三條直接就讓人買走了。小鯽魚賣的慢。”
李龍點點頭,又聊了兩句,蹬上自行車回去了。
“哥,你說咱賣一冬天魚,能不能弄個自行車?”趙安生看著李龍騎自行的背影,羨慕的問著。
“不知道。”趙安平搖了搖頭,顯然還沒想著安慰弟弟,只是實話實說,“今天賣了七塊四毛錢,咱買了一些布。天天這樣的話,得一個半月能夠買輛自行車,錢要存著可能夠了,但沒票啊。那買黑市票可不便宜……”
聽說錢能夠,趙安生挺開心,看來去年沒跟著李龍他們一起逮魚賣魚,真是虧了。
這一天,村里不少人都是有這樣的想法的。
他李龍能行,那咱也行!
去年咱沒跟上,今年咱就迎頭趕上!
年輕人都是氣盛的,一個不服一個的那種。真要說讓李龍當他們的精神頭頭,還差一截。
哪怕到了二三十年后,村里有人因為種地占了先機,搞棉花種植在那幾個價格比較突出的年份一下子賺了錢,承包了幾千畝地,價錢好的年份,年入數百萬的時候,也無法成為那些年輕人的精神領袖——錢,并不能衡量一切。
只是李龍這時候也不會去想那么多,他知道隊里年輕人的情況,他從來也沒想著當他們的精神領袖,只是想著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行了。
當然,適當的時候如果能在自己賺錢的時候帶著大家一把,他也不介意當一回好人。
回到馬號,李龍撐好自行車的時候就喊著李俊山和李俊峰,讓他們出來幫忙。
李俊峰李俊山和李安國他們在打牌,聽到李龍的聲音,急忙放下牌跑了出來。
“這邊是蜂蜜,這邊是酒。”李龍讓他們兩個把兩人個捆好的大紙箱子抱到屋里。
“蜂蜜是一人一罐,山花蜜,供銷社從山里養蜂的那些人手里收的。剩下兩罐,二哥你帶給老爹老娘。酒呢,你們要的一個人提一籠子走,一籠子是十塊錢。剩下一籠子是給老爹的。”
給老爹老娘給錢的事情,李建國去辦,李龍不管,東西就歸落到了這些人頭上。
“蜂蜜我這邊給老爹帶一罐,俊山,我看你東西少,你給帶一罐。興邦,你把老爹的酒帶上吧。”
陳興邦原本就打算過完年過來,所以帶的東西少,有些東西干脆就放在這里了,所以他帶的東西少。但李安國也不好讓把東西都給他帶上。
他這么分派,誰也沒意見。
東西給了,李龍這邊事就了了。接下來兩天他就跟著陶大強他們去看看小海子的魚,弄一些鮮魚回來烤著吃。至于賣魚的事情,他就不管了。
頭一天陶大強和楊永強一直到下午才回來,兩個人賣了二十幾塊錢,雖然不算多,但都喜滋滋的。這收入已經不錯了。
于是當天回來后,吃了點東西然后又去弄魚。
那幾個冰窟窿的主人一個也沒落下,都在小海子那里弄魚,倒是顯得挺熱鬧。
第四天李龍騎自行車背著槍上了縣里。走之前他給李安國他們四個專門說了一下,他們走的時候送不了了。
那天喝完酒后,基本上感情也就到位了,誰都清楚,送不送的不算什么大事,李龍該辦的也都辦了。
到了縣里,李龍直接去了供銷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