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沒種過,加上種了也不知道往哪里賣,所以李建國其實心里一直沒底。
現在聽李龍說有這么個專家講了怎么種,他自然會有興趣。
李龍把馬車拉到棚里,提著袋子回到屋里。梁月梅正在納鞋底,看到李龍進來,笑著說道:
“事情都辦好了?咋回來這么快?沒在縣里和曉霞多呆一段時間?”
“七十六號沒料了,”李龍老實的說,“從烏城買來了打瓜籽,又碰到一個專家,人家講了咋種打瓜的,我就想著回來給我哥說一下。”
“碰到專家了?咋恁巧?真是好事!”梁月梅聽了也感覺很驚奇,“運氣真好!”
“是啊,人家是八一農學院的教授,過段時間回去教書哩,還給我留了名字,讓我有事去找她。”李龍感嘆著,“是個好老師。”
李建國安頓好七十六號后進了屋,看著李龍腳下的那個袋子就問道:
“這就是打瓜籽?”
“嗯。”李龍解開袋口的繩子,掏出一把說道:
“一畝地兩公斤,這是二十一公斤,咱們省點種,也就是種十一畝。”
“咋種?能用播種機播嗎?”
“最好不要,點播,一個坑一個坑播。”
“那十畝地,要點的話可費時間了。”梁月梅有點發愁,“這可不是菜地,十畝地哩……”
“沒事,大哥,嫂子,我設計了一個點播器,打算到時做幾個,點的可快了。”李龍把自己的設想說了一遍,“那個專家也說好,說讓我找個農機廠看能不能生產一批,這個東西要生產出來,估計不少人都能用哩,不用躬腰去種東西了……”
聽著李龍的描述,李建國覺得也是可行的,不過他還是問道:
“這玩意兒能做出來嗎?”
“能。”李龍前世是拆裝過這玩意兒的,里面真的很簡單,彈簧啥的,相信這年頭雖然大件不好找,這玩意還是能找到的。
李建國雖然存疑,但鑒于李龍這一年來的過往,讓他基本上相信了弟弟的話。
李龍又講了怎么定苗間苗,怎么中耕起壟等等,包括最后摘瓜前停水,以及瓜摘下來后怎么取籽都說了:
“以前都是人把瓜打開,把里面的籽掏出來,這個太費人了。簡便一點的辦法,就是找個大鍋,下面用石頭或磚頭、土塊把鍋穩住,上面架一塊木板子,板子比打瓜寬,然后再找一塊窄一點的木板子,厚一點,把瓜往下面板子上一放,兩個人抬上面的板子把瓜一壓,就把瓜籽壓出來流到鍋里了。到時只需要把鍋里的水淘掉把瓜籽撈出來晾干就行了。”
“這么簡單?”梁月梅還有點不相信。
“就這么簡單,這樣免得手伸打瓜掏籽,就是費點力氣,但瓜整體還在,去掉籽的瓜剛好喂豬,”李龍笑著說,“搞得快的話,一天弄一畝地的話沒問題,十畝地,十來天就能弄完。”
李龍還是挺樂觀的,他還在想著等到時有空去石城拖拉機廠問問能不能合作。
梁月梅說了一會兒,就去做飯了,李建國則和李龍商量著種打瓜的事情。
“既然是沙地容易種的話,那明年開春真像你講的那樣,咱們就得承包一塊沙土地,我想想啊……咱隊后面大壩梁那邊是沙土地,而且是熟地,沒鹽堿,那里應該能種。”
要論對本隊的各地方土地的熟悉程度,能比李建國多的人不多。
“嗯,那可以在那里承包一份子地種打瓜。”李龍說道,“沙土地能種的東西多,紅薯也能種,就是這東西收的人少,不然的話咱們還能種幾畝紅薯。”
“不種那玩意兒。”李建國一臉的嫌棄,“那玩意兒吃夠了!賣又沒地方賣,存也不好存,等啥時候糧食局收了再說種的事兒……”
李龍笑了,李建國是小時候吃紅薯干紅薯粉吃夠了,所以才會這么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