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人一直看著這拖拉機,還讓李龍給開了一段,最后才慢慢散去。
他們震驚的不僅僅是這第一臺拖拉機,更震驚于這拖拉機的價錢。
四千五百塊錢,差不多半個萬元戶!
也有帶著酸意的問,弄這拖拉機干嘛?隊里耕地用的是東方紅七十五,這拖拉機犁地肯定是不行的,拖不動那么大的犁頭。
拉東西?李家不是有馬車嘛,拖拉機也就是快點兒而已。
那地位就有點尷尬了嘛。
當然也只是私下里說說,畢竟真要說起來,人家畢竟是鐵牛,再怎么也比馬車驢車要強的。
然后隊里人就知道了拖拉機的作用。
拖拉機買回來的第二天,李龍就開著它帶著家里幾個棒勞力,去往莫河渠下游的一段。
三十年后,縣里新修了一條莫合渠,水泥板子打底側邊的那種,倒梯形。而老的莫合渠只是偶爾還發揮作用。這時候就不同,只有這條老渠——本地人更愿意把它稱之為河壩。
老莫合渠大部分的渠段兩邊都挺高,特別是在距離縣城比較近的地方,那里干脆就是直上直下的,堤高三四米。
但在下游有一段,渠水就只比地面矮個半米不倒,在這里可以采挖河沙、掏鵝卵石。
現在這里的雪已經化了,河水雖然涼,但卻擋不住干活人的熱情。
河沙很好挖,戈壁石也一樣。這一次李龍沒叫陶大強和楊永強,就只有自己家里的男人,河壩這邊是李安國和陳興邦,家里那邊是李青俠和李建國。他拉的河沙和小戈壁石直接就鋪在李家的院子里。
李建國家的院子可不小,一家人連干了三天,拉了十二車河沙,才算把整個院子都蓋滿。
從拉第一車沙子開始,隊里其他人就知道了。然后陶大強、楊永強就加入了進來。用他們的話說,反正現在閑著也是閑著,這力氣不用也是浪費,不如就跟著一起拉了。
隊里有些人一開始是看笑話的,全村,甚至全鄉的住戶家里院子都是黃土鋪地,沒人用沙子,這是燒包?
但也有人覺得,李龍這么做自然有他的想法,有他的道理。
許成軍也問李龍,李龍便說:
“那不就是想著下雨了,腳上不沾一腳泥嘛。我可是受夠了一下雨,走哪里鞋上都是泥巴,那難受勁兒啊。”
許成軍相信了李龍的解釋。既然買了拖拉機,那么有必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一些,給院子里鋪河沙,這也算是其中的一個。
效果很快就顯現出來了,初春的時候下了幾場小雨,到李家串門的人多了起來,特別是晚上過來看電視的,他們明顯能感覺到到了李家院子里,至少腳上不沾泥了,不像到其他地方,走幾步就得停下來找地方或找樹枝刮一下鞋上的泥巴,不然就走不動路了。
有拖拉機就是好啊。
就在隊里的人們感嘆著李家院子已經變得高級起來的時候,李龍和李家人,包括陶大強、楊永強已經開始了另外一項工作。
蓋房子、打地基。
東方紅七十五拖拉機上,王財迷推拉著操縱桿,把隊里給李龍劃定的宅基地,計劃蓋房房子的地方那一塊上面的土堆走。
拖拉機前面掛著推土板,液壓裝置將推土板揚起,然后深深鏟下,將大地表皮上那一層厚厚的帶著鹽堿的泥土堆著向前滾去。
一個多小時,宅基地上面鹽堿土已經推走,深三四十厘米,露出了下面的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