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灶臺花了李龍一上午的時間,弄完之后,看著快到中午飯,哈里木他們那邊還沒啥動靜,李龍就開始做午飯。
連吃了兩天的面食,中午李龍打算燜米飯,炒菜。當然,按老辦法來,還能摳出來鍋巴,盛出米湯。后世自從弄了電飯煲,就再也沒喝到過米湯了。
想啊。
李龍一邊哼著《北方的天空下》一邊淘米準備燜米飯,這時候的米香不是后世的超市里的那些米能比的,淘的時候李龍都不舍得多淘幾下,反正已經挑過沒有石子砂子,那淘一遍就可以了吧?
把米倒進爐子上的鍋里,然后準備炒菜。
昨天剩下的蘑菇還有,然后再用肉炒個野芹菜就行。泉眼邊上就長著有一叢叢野芹菜,雖然不太高,但已經能吃了。
這玩意兒挺費油,這時候不少人不做這個,因為油少了不好吃。這個對李龍來說不是什么大事,木屋里油不少,還有肉,一起炒著好吃。
屋子里米飯的鍋里水開了,李龍就一手拿著鐵勺一手拿盆把把米粥撇出來,米粥不能撇得太干,這樣會糊底子,也不能留下太多,不然就會變成粘米飯,這個量度是需要把握好的。
李龍把米粥撇的差不多,盆放一邊,然后用鐵勺開始把鍋里的米慢慢抹平,看著氣泡從米里冒出來,然后飯香味兒慢慢彌漫出來,知道這一次應該是穩著。
爐火并不旺,這樣剛好,火勢比較均勻,就能燜好米飯。
然后他快速的到外面案子上切野芹菜,切肉,外面灶臺上放鍋,原本里面就有火,鍋熱下油。
用劈柴和煤的一個大好處就是不用一邊做飯一邊燒火。在北疆農村做飯需要燒柴火,而這時候的女人們做飯,通常都是一邊做一邊往灶膛里加柴火,主打一個眼急手快,分心二用,不然的話,要么火不夠要么柴太多或者燒出來了,都是容易引發火災事故的。
灶臺被燒也不是沒出現過。通常這樣的事情,能讓全村人笑半年。
而始作俑者也會被冠以蠢媳婦的稱號。當然,許多時候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那么就有人專門在灶前燒火,兩個人配合著,有些時候做拉條子,燒火的人還要兼著攪面撈面的差事,反正都閑不著。
后來有了煤氣灶才把人解放出來。
而李龍這里用的劈柴和煤,就沒了這么多煩惱。
菜炒的很快,這邊一盤子菜端出來,李龍往鍋里倒了一馬勺水后,還抽空過去看了看米飯,然后把鍋端著稍微的傾斜一些。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鍋底的鍋巴焦的更均勻一些。
當然,這要多挪幾下,而且要挪的快一些,不然同樣也會焦底子。
把鍋刷干凈,又炒了一個野蘑菇肉,李龍就不再外面呆著,守著爐子上的米飯慢慢調整著。其實只要時間足夠,時不時的調整著,鍋底火不要太旺,通常情況下燜米飯都不會失敗。
但能堅持從頭看到尾、調整到尾的人并不多。
不到十分鐘,李龍揭開鍋蓋,看鍋里的米晶瑩剔透,飯香味十足,就知道這飯好了。
他找兩個破手套墊著將鍋端下來,然后蓋上爐蓋子,拍了拍手,給自己盛了一碗米飯,放在一邊。
不急著吃,用鍋鏟子往下鏟了鏟,然后就看到下面的鍋巴焦黃,特別誘人。
不錯,有零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