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飯,李龍提著狍鹿子去泉眼邊上準備開剝了。這一會兒功夫已經吸引來不少蟲子了,他擔心再不搞,生蛆了。
劉山民就坐在不遠處看著李龍在那里游刃有余的剝著狍鹿子的皮,他突然問道:
“這狍鹿子感覺是沒羊好吃啊。”
“野味兒……呵呵。”李龍搖了搖頭,“吃多了也就那樣。跑的多,那肌肉纖維就粗。外面饑一頓飽一頓的,時常還擔驚受怕,吃的亂七八糟的東西,血里那味兒就重,這狍鹿子還好些,你要是嘗嘗那騷野豬肉就知道了,難吃是正常的。”
這時候的人普遍缺乏肉食,有的吃就不錯的,沒那么多講究。后世各種家禽家畜養殖規模擴大,加上野生動物因為生活環境縮小,被捕殺的多,數量不斷減少,然后就成了一些富人眼里的好東西。
其實如果不用重料,野味兒并不好吃。別看古時候有那句俗話“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實際上天鵝肉纖維太粗,吃到嘴里的感覺并不好。
只是因為太少,所以有濾鏡而已。
這話說完,李龍才反應過來,原來劉山民也是吃過狍鹿子肉的,不是在自己這里吃的,那會是在哪里吃的呢?
他沒多想,把皮子剝下來,肉分散開,照以前的做法,一部分肉剔下來燷上,一部份做成風干肉。內臟什么的鹵上,準備下午再往小白楊溝那邊送一些。
自己既然指著那邊掙大錢,就不能虧了人家的肚子,反正放在自己這里也吃不完。
這些都搞了之后,李龍坐著休息了一會兒,開始整理那些抬把子。
抬把子有兩三百了,堆了很大一堆,李龍在想著是不是下次下山到供銷社給李向前說一說,弄輛卡車拉一車回去。不然到時要多拉好幾趟。
不過隨后又把這個放在了一邊,等再多一些,等下一次下山再說吧。
劉山民就在李龍邊上,偶爾上前幫幫忙,還被李龍阻止了,這傷號不是干活的人,還是老實呆著比較好。
他突然開了口:“我覺得你還是把這些抬把子分開放比較好。”
“為啥?”李龍停了手問道。
“這玩意兒太容易點著了。你要放在一起,萬一失火,那一下子就全燒沒了。畢竟偶爾還會離開。”
劉山民話沒說完,但李龍立刻就明白了。
山里人多,龍蛇混雜,對自己有惡意的人肯定存在。不光是那兩個人,其他那些主動找自己來換東西的人,未必就會感謝自己,還有可能在換東西的時候會暗罵自己是吸血鬼。
自己在的時候還好,不在呢?這些抬把子真要堆在一起,一把火點了,還真不好救。
劉山民的話算是一個提醒。自己離開的時間長了,別人真要燒的話,把抬把子分開垛同樣也能點著燒了,他這話就是給自己一個提醒。
這樣的話,那還得盡快到山下,找人把這玩意兒拉走。看來,后面其實不需要把抬把子往這邊拉了,在小白楊溝那邊檢查完堆在附近就好。那里人多,至少不會擔心被外人燒了。而且人多,互相監督著,大家也都要面子,也不會有啥問題。
自己當時把抬把子拉過來,真是一招臭棋!
李龍笑笑對劉山民說道:
“你說的對,我這兩天就把這抬把子給處理掉。”
劉山民笑了笑,沒再說話,然后找了個合適的地方曬起太陽來。
這日子過得真舒服,有點舍不得啊。
李龍把抬把子分成三堆堆好,轉頭去看曬著的貝母。
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又有人過來送貝母,這次是換錢,十一公斤貝母,有點臟,李龍給了三十二塊錢,明確說因為雜質扣一塊錢,對方也沒意見。
照例淘洗,晾上,隨后把先前的那些貝母收攏起來,放進小房間,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