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爬了起來,穿好衣服,去院子里壓了水洗漱,完后到后面院子吃飯。
李建國和他一樣也是才起來,院子里自行車不在,一堆網放在塑料布上,旁邊的小盆子里還放著小半盆狗魚。
梁月梅和陳麗蓉已經到地里干活了,李青俠已經給陳麗蓉說了搬的事情,陳麗蓉也很高興,說上午要干活,中午回來搬。
干的活主要還是地里的鋤草。打瓜已經開始爬秧,梁月梅對這個很重視。冬小麥、玉米什么的都是常規種植,種了多年不會出問題,這打瓜頭一年種,承載著的是家里通過經濟作物致富的希望,梁月梅一點也不會大意。
往常大田地種莊稼,鋤草這種活干的比較粗,鋤一遍后,雜草長的快,隔一段時間只要莊稼長起來,只需要把大草鋤掉就行。
畢竟地塊比較多,干不了那么細。
但這十畝打瓜,梁月梅在李建國不在的情況下,隔幾天就要去鋤一遍草,基本上保證田里就只有打瓜苗。
李龍他們去山里之前也給梁月梅說了,打瓜苗兩到三片葉子的時候,就可以間苗了。這玩意兒就是每穴留一個壯苗就行。間苗是個累活,蹲在那里一步一挪,往往一天下來,人幾乎就不能走了。
但這活硬是讓梁月梅和后來加入的陳麗蓉兩個給干完了。
也因此,兩妯娌關系一下子就好了起來,跟姐妹一樣。
“這一覺睡的舒服。”李建國拿毛巾抹了一把臉,說道,“山里地窩子還是潮,黑,住著難受。”
“那是,那真不能常住。”李龍笑著說,“要不是哈里木玉山江他們給我蓋了木頭房子,我也不會經常往山里跑。不管是住地窩子還是住他們的冬窩子,都不好受。”
“你那木頭屋子真好。”李建國想起來去年砍大掃把桿子的時候在木屋里住著,哪怕睡地板也比住在地窩子里強。
“嗯,我也覺得。”李龍點頭,“今天還得回去。”
“咋還要回去?貝母還沒收完?”李建國問道。
“還差個尾巴。”李龍去到桌子那里。飯菜在這里扣著,他揭開看到饅頭,苞谷面糊糊,炒的菜。
“應該快了吧。”李建國過來一起坐下來吃。
“三五天吧,貝母開花,就結束了。”
李建國點點頭,不再說話。
杜春芳在菜園子里出來,看兄弟兩個吃飯,笑著就坐在菜園子門口撿著韭菜。中午打算包餃子,她現在干活也挺主動,自己家的孩子,兄弟和睦,妯娌親近,孩子也懂事,還有什么好說的呢?作為長輩,多干點沒啥。
以前偏李龍,是因為家里條件不好,只能偏小的,現在家里條件都好了,大的小的都不需要她操心,那就按自己的心意來,想干干,不想干就不干。
總歸是明白事理的。老大主持著這個家,在山里呆了近一個月,黑了那么多,總得做點好吃的補補。李龍滿臉紅光,一看就不缺好吃的,天天忙著掙錢,自己也顧不上,等再回來再說吧。
早飯吃完,李龍又和老娘聊了一會兒,講一些山里的小故事,聽聽老娘說老爹逮魚,以及孩子,村子里的事情。事情大小無所謂,只是母子兩個聊聊天,杜春芳就很開心。
“……嘿,你不知道,那天你爹多高興!下網逮著一條四五公斤重的大鯉魚,尾巴紅紅的,真漂亮!你爹就說,小龍要在就好了,一家人把這魚做了吃一頓,賣掉劃不來。不過最后還是賣掉了,吃不掉,那玩意兒太大了,光一片鱗就得五分錢殼子那么大……”
老娘說的五分錢殼子,是指現在還在通行使用的五分鋼蹦兒,比成年人指甲蓋要大些,這就真不小了。
“……每天都弄些狗魚回來,我就說這玩意兒弄回來干啥?開剝著滑得不行,吃起來腥的不行。他說那不一樣,這個可補了,經常吃對身體好……”
“就是好。”李建國正在開剝小狗魚,聽到老娘的話就說道:“燉個湯,喝著鮮。在山里小龍逮過兩次,那喝著湯真美。”
“那今天晌午就燉個湯。”杜春芳笑笑。
李龍陪著老娘聊了幾句后,便去了自己的院子,開著拖拉機離開,路過大哥院子的時候,對門口的老娘招了招手,然后加大了油門。
拖拉機開到縣里時候已經是上午,李龍去食堂買了一兜包子,然后去油庫加了油,又帶了些油,去了山里。
山里木屋的邊上,有人在等著。(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