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李龍自然是不會拒絕這份好意。
這年頭創意并不怎么值錢,專利法什么的還沒普及,大家對于創意的價值還不是很在意,創意有許多,能做出來才是關鍵。
所以能成本價拿到這個收割機,李龍其實已經很滿意的。畢竟奎屯農機廠是國企,想要入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現在這邊也不接受這樣的形式。除非自己在鄉里搞個農機修理廠,從頭開始干。
但又沒那個技術能力,所以暫時先別想了。把腦海里的一些后世好用的農業機械先存著,等有能力有機會生產的時候再拿出來吧。
因為李龍還要開著拖拉機跑一百多公里,所以這個收割機卸下來后并沒有裝在李龍的拖拉機上,而是直接被工人們抬著放到了車斗子里,并用繩子綁結實了,不至于磕著碰著。
“兩百塊錢。”杜同舟比劃的數字讓李龍覺得真是撿了個大便宜。這玩意兒真要批量生產,怎么著也得五六百塊錢吧?這下子就省了兩輛自行車的錢。
付了錢開了票,李龍記下了廠子里的電話號碼,答應杜同舟有了情況后會第一時間給他反饋。
開出農機廠,李龍心情還是很興奮。這收割機如果真像杜廠長說的那么厲害,那后面可干的活真不會少。
他已經設想過了,割一畝地麥子收兩塊錢,一天如果認真干的話,割一百畝到一百五十畝應該是沒問題的。除去成本,一天賺個兩百塊還是能達成的。
畢竟當初村里第一個買大馬力輪式拖拉機的家伙,為了掙錢基本上是拼了命的,一個人一天一夜開著大馬車拖拉機犁了四百畝地——咱不和那個瘋子比,就只白天干,能干一半到三分之一就行。
畢竟收割機收割小麥可比犁地輕松多了。
心里這樣想著,李龍去了酒廠買了一箱奎屯特曲,又去紅旗大樓買了一些零碎的東西,吃的、穿的,小孩的玩具,以及老人的衣服等。
到工地上和李安國他們道別后,李龍開著拖拉機先去食堂吃了個飯。現在不到一點,吃飯有點早,但一路上李龍依然不打算到那些路邊食堂吃飯,那就提前先吃了,再往回趕。
一份拌面加三個面吃飽后,李龍開著拖拉機出了kt市,到兵站那里的加油站加了油,然后突突突的向著東面開了過去。
來的時候很快,回的時候也很快。
已經到了五月下旬,兩邊的戈壁灘植被并不多,沒有像后世那樣大面積被開墾出來變成良田,這時候空氣蒸騰,陽光照在身上熱辣辣,還是挺難受的。
李龍有些后悔沒搞個草帽戴上了。他分明記得在紅旗大樓里就有賣稻草編的草帽,好像是兩塊一頂還是兩塊五一頂。
當時嫌這個帽子有點土,現在感覺到了陽光的威力,覺得自己真特么的矯情,本身就是農民,有什么土不土的,還有人能比自己更接近土地嗎?
吃了兩天飽飯真不知天高地厚了。
無奈之下,脫下外套頂在頭上,加大油門往東開去。
路邊的飯館聽到動靜,有人出來向李龍招手示意他可以停下來吃飯,李龍擺擺手,停也不停的就開了過去。
在奎屯吃的面加了三個,現在肚子里正飽著,不需要補充。
拖拉機避震系統還是比較原始,所以開了一兩個小時之后,李龍已經感覺到自己的牙都在打戰。
整個身子都在跟著車子一起顫抖。
前面總算看到大片的綠洲,石城到了。(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