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最近主要還是以防治病蟲害為主。肥力夠不夠看葉子,下雨了就不能積水……”
中午時分,李建國趕著馬車回來,李龍和老娘已經把飯做好,肉也剔好燷好了,干活的人直接吃飯。
吃飯的時候,李龍就把接下來種打瓜的具體需要注意的事項給大哥說了一遍。
打瓜的種植是兄弟兩個非常關注的事情,他們雖然不說雄心壯志,至少是想著今年不能在這方面虧本。
有本事的教授都把方法教給了,難道照著做還做不到嗎?
除非不想掙這個錢。
李建國是個行動派,他讓李龍把那張紙留下來,李龍說道:
“今天我是過來送羊,下午我回去,明天去縣農資公司把需要的肥料、農藥都買回來備上,需要用的時候直接就能用。”
李建國也就沒再說什么。
李龍吃過飯,開著拖拉機又去到了顧博遠家里。
“咋又過來了?”顧博遠也是剛吃完飯。雖然做一個人的飯要容易些,但收拾起來也麻煩。
他一個人一向是懶得搞那么復雜的,今天李龍把肉拿過來,讓他沒辦法去地里干活,其實心里也是挺開心的,只是臉上沒有表露出來——盡管當了許多年的農民,如果能不下地干活,他還是比較開心的。
畢竟骨子里,還是那個知識分子。
“顧叔,我想個事情,我覺得你能干干。”李龍開門見山的說道。
“啥事,啥叫我能干干?”顧博遠被李龍帶偏了,原本埋怨的話也就給忘記了。
“縣里慢慢放開一些物資出售的限制,現在老百姓也能慢慢開店了。”李龍坐在葡萄架下的桌子邊上,自己給自己倒了碗涼茶——字面意義的涼茶,就是已經涼了的磚茶,他喝了一口,說道:
“咱們縣是農業縣,我覺得農資生意以后肯定是個大生意。
顧叔你腦子活,呆在隊上種地實在是有些埋沒了,不如在縣里或鄉里開個農資店,申請個執照。進貨啥的我在供銷社就能搞,你就看店好了。
沒事看看書,有人買東西就賣賣貨,吃飯也不用你做,我和曉霞都是在楊大姐那里吃,你過去也一樣。這樣和曉霞天天能見面,住在縣里干啥也比在隊上方便。”
“你這么說,這事還真是能做的。”顧博遠天天聽收音機,知道私營企業在內地早就興起了。第一張私人執照是八零年頒發的,現在從沿海到西北,私人商店什么的已經不算什么希罕事了。
不過賣農資的私人店倒的確少見,基本上私人企業主要還是以賣日用百貨,就是以前供銷社的門市部,有相當一部分現在轉成了私人商店。
但從長遠來看,以后土地歸個人家庭所有,想要種出更多的糧食、油料以及經濟作物,化肥農藥這樣的農資肯定是少不了的。這一點別說顧博遠,就是普通老農也能想像得到。
但沒幾個人敢干。一來沒那個本錢,二來對于現在的普通農民來說,去當個工人他們會非常開心,但讓他們去開店賣貨,并不是誰都能下得了這個決心。
況且現在包產到戶,土地承包,能吃暖,眼看著好好努力幾年也能吃好了,有奔頭了,真讓他們去做生意,他們還真沒這個心情。
大多數是這樣。
但顧博遠倒沒有這個顧慮,他是被李龍說的那兩條給吸引了。
一是不用自己做飯,二是閑著可以看書,不用下地。
“那你咋不讓你老爹去干呢?”顧博遠有些不解。
“我老爹那性格你還不知道嗎?他寧愿天天到小海子下網逮魚,也不想守著商店。”李龍說道。
“也對。”顧博遠點點頭。他就是個憊懶的性子,能呆在商店里一步不走動也好。但李青俠性格相反,讓他守著商店,他能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