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燕回到縣宣傳機關,直接給領導去匯報了李龍正在山里幫著牧民用割草機割草的事情。
馬曉燕的直接領導是宣傳機關的副職,正職掛著常委名號,事情比較多,副職在這里主管日常工作。
聽馬曉燕這么一說,副職扶了扶眼鏡,從辦公桌前面拿起兩張報紙來。
一張是李龍上自治區日報的新聞,一張是上州日報的新聞。
都直接標明了是瑪縣的李龍,可惜都不是宣傳部門主筆寫的。
“小馬啊,你匯報的這個情況很及時,你先等等,我現在就去給常委請示一下,常委要同意的話,你們就乘咱們大院的車跟著去山里,好好的采訪一下。
對了,不要光記錄李龍的生活,還要把那些牧民的話記錄下來,那個葉拉婭不是跟著你嗎?不會的話讓她翻譯一下。”
說完副職帶著報紙往常委辦公室走了過去。馬曉燕就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大辦公室,幾個人一起呆的那種。
中間這十幾分鐘馬曉燕如灶臺上的螞蟻,非常著急,但有同事在,她又不好表現出來。
說實話,她一方面想進步,一方面也有些不甘心。李龍的事情最初是她接了葉拉婭的稿子去給發到縣廣播臺的,后面她也是跟著張新華從頭陪到尾。
張新華的那篇稿子不加她的名字很正常,畢竟她只是陪同。但接下來沒有繼續跟上,李龍搞收割機的這件事情,她有失誤,所以不甘心。
明明有個典型就在身邊,怎么就沒一直抓住呢?
讓別人搶的先不說,自己還特別被動,被領導說著去供銷社尋找素材。
當然,還好自己去了,不然真不知道李龍還悄沒聲息的搞了這個!
這可是比收割機割麥致富更有新聞性的素材啊!
畢竟是和自治區日報那個采訪是一脈相承的,馬曉燕覺得寫好了這個素材上州日報是必然的,說不定自治區日報也是能試一試的。
別看這里是縣宣傳機關,一年到頭能上自治區日報的大稿子也沒多少。畢竟全自治區十六個地州市,六七十個縣,還有那么多的兵團單位。
小稿子一年倒是能上一些,但那豆腐塊在鄉鎮宣傳口子還算是希罕物,在縣一級的,就不怎么重視了。
要上,就上大稿子!
馬曉燕忐忑的心情中,副職從常委辦公室出來,然后在走廊里喊了她一聲:
“馬干事!”
馬曉燕騰的一下子站了起來,顧不得同事的異樣目光,快步往外走去。
“常委同意了,批了條子,給,你去給小車班說一聲,讓他們給派車。今天去明天回,夠了吧?”
“夠了夠了!”馬曉燕使勁點頭,“那領導還有什么指示?沒有的話我現在就去了?”
“先回家給家里人說一下吧?”副職說道,“你是不是要帶小葉去?讓小葉也收拾準備一下。”
馬曉燕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然后去做準備。
這年頭沒什么錄音設備,采訪就只有紙和筆,進山不是進城,不需要帶錢和糧票,主要是帶厚衣服,這點常識馬曉燕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