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有點畏懼,這是被他爸打怕了。
“過來,抱兩個瓜回去嘗嘗。”李龍指了指打瓜堆,“瓜熟了,沒西瓜甜,不過味道還不錯。”
陸鐵頭急忙擺手:
“不不不,不了,我不吃。”說著逃也似的往自家院子里跑。
“強強,抱兩個瓜給鐵頭家送過去。”李龍說道,“放下就回來啊。”
李強在衣服上擦了擦手,然后就抱打瓜,李龍想提醒已經來不及了。
好吧,這時候孩子的衣服,就別指望能干凈的穿上三天。
李強匆匆的抱了個瓜過去,雪蘋和雪琴也跟著湊熱鬧,抱著瓜搖搖晃晃的跟了過去。
陸英明正在屋子里,看著李強抱著瓜過來,有些意外。
“我小叔說這瓜熟了,”李強大聲說,“能吃,沒西瓜好吃,味道不一樣,讓你們嘗嘗。陸大爺,我們走了。”
說著領著兩小只跑了。
陸英明愣了一下,然后看看屋里的鐵頭。
鐵頭打了個哆嗦,生怕老爹想起來那事,再給自己兩皮帶。
“嘗嘗吧,人家說的,熟了的。”好在陸英明不是那種找后賬的人,當時已經處理了,人李家也原諒了,事就過了。
“記得吃完,把籽給人家送過去。”陸英明又補了一句。
倆孩子確認陸英明不是開玩笑,立刻就開起了打瓜。
原本農村基本上都沒吃三頓飯的習慣,閑時吃稀,忙時吃干。平時干活的時候,早上粥,中午拉條子。
李家因為有孩子(當時把了李龍也算孩子),有一段時間從梁東樓那邊拉來幾只母羊,然后擠羊奶,晚上燒一鍋羊奶給孩子喝。
李龍重生,就在家里養成了吃晚餐的習慣。因為他從一開始整來的東西就多,從晚上喝魚湯,到后來吃正式點。
然后李家就有了一天三餐的習慣。
因為有拖拉機,所以李龍打算吃完晚飯,然后回縣里,明早再過來。反正拖拉機快,十公里突突突半個小時差不多就到了。
第二天李龍在大院吃過早飯,開著拖拉機突突突回到隊里,他并沒有立刻趕往大哥的院子,而是先去了梁老大家。
梁老大在家里院子里拾著網,梁老二梁老三在幫忙。聽著拖拉機響,三兄弟都扭頭往院門口看。
陶大強妻子快生了,一刻也離不開,雖然不少村民明里暗里笑話他妻管嚴,但他并不管這些,就在家里呆著,哪怕逮魚掙錢也不去。
像梁家三兄弟,去年今年逮魚掙了不少錢,但不買自行車,也沒見其他地方有啥花錢的,總之感覺錢似乎進了他們家就出不來了。
李龍和梁家三兄弟關系不錯,陶大強那邊走不開,便來找他們了。
三個人主動招呼著李龍,有各自的稱呼,梁老大直接叫李龍,老二老三就叫龍哥。
“你們準備下網去嗎?”李龍回應完后問道。
“不,先把網理出來。眼下逮魚在縣里賣不上價錢,我們打算等過段時間再逮。”
“龍哥,你啥時候再收魚?我們覺得把魚賣給你最劃算!”梁老三說實話,梁老大瞪了他一眼。
李龍明白,這是想著自己啥時候再逮魚掙錢。
瑪縣市場就那么大,村里逮魚多了,那價格自然就得降,不然賣不掉。
價格降的太多,逮魚賣錢就不劃算了。
或者就像自己老爹和陶大強一樣,逮著魚去石城賣,那邊魚價高。
但要沒個自行車,就這大熱天,清早步行或者馬車趕往石城,除非天不亮就起來,否則等到那里半上午了。
偶爾一兩次還行,天天這樣去,能吃下去那個苦的人不多。
除非到冬天,反正無論怎么樣過去都是凍魚,早點晚點兒無所謂,那還可以。
只是李龍也有點想不通,以梁家三兄弟這兩年掙的錢算起來,買兩輛自行車也綽綽有余,為什么不買呢?
他沒多問這方面的事情,而是提起來另外一個提議:
“我家里打瓜熟了,眼下缺干活壓籽的,我想問問你們去不去?一個人一天十塊錢。不過活挺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