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油葵還沒大面積成熟,炒貨廠其實也和挺缺原料的。
每年農村的秋收季,炒貨廠會大量收購花葵、白葵、黃豆等作物,作為原料儲備起來。
糧食局雖然收購有不少這些東西,但收購起來后一部份作為國儲物存到了庫房,一部分油葵要榨成油出售。
糧食局通常不收花葵,和炒貨廠基本上不搭界,偶爾有點交集就是黃豆,不過石城、瑪縣這里不是黃豆(也就是口里說的大豆)的主產區,偶爾有種一點的。
他們收的比較多的是蠶豆,本地人叫這個叫大豆。
還有就是種植的比較少的花生,以及打瓜籽。
其實兵團也有少量種打瓜籽的,但面積并不固定,這玩意兒種起來還是挑土地的,不是什么地產量都能種起來。
李龍估計明年隊里有人種,必然會有一批人會失望。
因為有些農民會跟風,有些農民也會非常固執。他們覺得自己種地還是沒問題的,啥都能種,所以要說讓他們去找別人請教技術,那有點難。
當然,這是少部分,大部分農民對于新種植的東西,還是有點敬畏的。
新葵沒下來,炒貨廠的原料科就有點忙,他們每個月也是有生產任務的。
拖拉機開到門口就被攔了下來,李龍也不急,他直接就說找廠長。上一次過來是找到了廠長問的事情。
門衛也很客氣,能開拖拉機的必然不是一般人,況且這個不一般的人還給他塞了一包紅山煙!
門衛搖電話到廠長辦公室,廠長讓門衛問來人干啥的,李龍就大聲說:
“賣打瓜籽的。”
門衛如實傳達,廠長就讓直接去找原料科。
有人能過來直接賣地里種的農產品這算是比較新鮮的事情。眼下炒貨廠算國營企業,基本上是統購統銷,但也有一定政策上的放寬。
畢竟上面有收購政策,廠里也需要有一些靈活的資金,不然過年過節怎么給職工發福利?
這年頭別看福利發的東西挺便宜,就是毛巾香皂衛生紙啥的,但那可是廠子興旺的象征。
這時候的衛生紙和后世的圓筒狀不同,是塑料袋裝的長方形,一層一層的。紙的質量當然不可能和后世比,但貨真價實皺紋紙,也挺軟。
原料科科長架子不小,不過聽說有人送來打瓜籽,自然是要見一見的。
炒黑瓜子雖然他們賣的不多,但上級單位一直有任務。以前直接從兵團系統那邊收,石城這邊是師市合一的指揮架構,可以直接調撥,但如果能夠自主收購一部分,總歸是好事。
家有余糧心不慌嘛。
拖拉機開進院子,李龍算是熟門熟路,知道辦公室在哪里。
說是原料科,其實真要論起來這炒貨廠的面積還不如瑪縣供銷社大,但沒辦法,石城的級別比瑪縣高,瑪縣的供銷社就只能算股,石城的炒貨廠就可以是科。
下了車,李建國讓李龍自己進去談,他要坐在拖拉機上看著打瓜籽。
李龍也沒堅持,這個年代還是可能會發生一些奇葩事情的,可能不會在炒貨廠,但誰也備不住啊。
李龍進了辦公區,找到原料科敲敲門進去。
原料科的袁國民科長面前擺了張報紙,這算是有點裝模作樣,剛打完電話,那自然來不及看一篇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