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設正在西屋里做鞋,沒錯,陶建設做鞋——目前是納鞋底。
小兒沒娘,那么許多事情就得由他這個當爹的來。雖然做的不怎么好,好在能支撐著讓兩個孩子不至于光著腳。
鞋子好說,衣服就沒辦法了,就只能央求鄰居幫著做。
眼下陶大強都有孩子了,陶建設倒也休息不得。兒媳婦雖然出了月子,但讓干太多的活也不可能。光管孩子這一個事就幾乎占了大部分的時間。
雖然這時候孩子管著相對要寬松一些,那也至少得孩子半歲會坐再說。
其實農村的孩子眼下是各家養著。大鍋飯大集體的時候,也是會托一個大嫂管著同一組里好幾家的好些個孩子。
李建國說過,李娟李強小的時候,那組里當時農忙干活多的時候,他們夫妻兩個都得上。
當時李娟略大還好些,李強太小,不到一歲,和其他一幫不到一歲或一歲多的孩子被放在一個大筐里,誰哭就給誰嘴里喂一勺開水白糖泡的饅頭。
和其他地方不一樣,這里能種甜菜,至少白糖不那么缺,能賺錢的地方也不少,孩子們雖然也挺辛苦,但至少餓不著。
但也只是這個時候。再大一些想吃細糧就不是很容易了,而大鍋飯的弊端大家都清楚,所以最后才會進行改革。
后來就越來越好了,那是后話。
“陶叔做鞋呢?眼睛還好吧?”
“好著哩。”陶建設一看是李龍進來,笑著把鞋底子放下,錐子和針放好,別扎著了人。
坐下來聊了一會兒,陶大強突然說道:
“龍哥,我想買拖拉機!”
李龍看著陶大強堅定的眼神,問道:
“錢湊夠了?”
“夠了。”
“那明年春天買吧。”李龍想了想說,“冬天弄這個東西太麻煩,放家里到春天又折舊了一些。不如到開春,雪一化還沒干活就買,那時候剛好能用上。”
他有拖拉機,自然知道冬天有多麻煩。提前烤不說,晚上要把水箱里的水放干,烤也有技巧,不能把管子給燒軟了。
別人看他開拖拉機威風,并不知道他開拖拉機也是有苦處的。
陶大強是聽勸的人。他爹都勸不住,李龍一句話,就把他勸住了。
李龍知道,陶大強是太想著揚眉吐氣一回了,也太想著爭一爭這四小隊第二家有拖拉機的位子了。
陶建設帶著倆兒子,生活過的還是艱難,比顧博遠要艱難的多。
陶大強從小因為不怎么說話,讓人說笨、傻,受過不少的白眼。
后來慢慢好了,但他并不知足。曾經壓抑過多少委屈,眼下就想著能掀多大的浪。
陶建設其實也勸過兒子,但陶大強的主意太正,他勸不動。
沒想到李龍只一句話就讓陶大強改了主意。
陶建設也不知道該高興還是不高興。
李龍又去東屋看了看楊蘋蘋和孩子,先前他來過一次,給孩子給了見面紅包十塊錢,陶大強也沒推辭,要了。
說了會兒話,李龍就離開了陶家,去了老馬號。
路上的雪被清的不多,這是李龍為數不多的步行在隊里轉著。以往不是自行車就是拖拉機,這步行機會比較少。
老羅叔正在清著院子里的雪,看到李龍過來十分的高興。
李龍找了把木锨一邊跟著老羅叔清雪一邊問道:
“老羅叔,這邊的東西還夠不夠?”
“夠,夠。米面都有,肉也有,燷的油還不少哩。我一個人能吃多少啊。”
陳麗蓉和兩個孩子搬離老馬號后,老羅叔這邊做飯就少多了。李龍偶爾過來也是來去匆匆,今天能跟著他起一干活,老羅叔真的很高興。
李龍和老羅叔把院子里的雪清干凈,然后去看圈里的那些牲口。
野豬依然野性難馴,看到有人過來不停的哼哼。馬鹿和狍鹿子則是高昂著頭,想來是想找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