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的這只距離遠。”李龍說道,“不過我看到距離奎屯兵站十幾公里的東面戈壁灘上就有黃羊,沒車的時候就在路邊,吃拉草的車路過的時候掉下來的麥草。”
李安國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拖拉機上有米面,還有黃羊和羊雜碎,每個人都提著東西,就連雪琴也抱著搖把子。
雪蘋沒搶上,李龍便把那包半路上買的食物提下來讓她拿著,有最開始買的芝麻餅,有后來買的水果糖,還有江面條等,并說這是給她們買著吃的。
雪蘋立刻就開心起來。
在隊里的時候,兩個小孩其實是經常可以吃到零食的,反倒是到了父親身邊后,剛開始李建國有工資還有獎金,那時候還行,等到了后來沒活了,只有基本工資,那能吃的零食就少多了。
眼下李龍買了這么多零食過來,她們兩個自然很高興。
雖然知道一下子不能吃到飽,但知道父母不會和她們爭這點東西吃,兩個孩子臉上都是笑,甚至路過看到有一起玩的小孩時,臉上還有得意的表情。
進了屋后,李龍發現這屋子……真不大。
里外兩間,兩間的面積不如李龍在隊里的院子里閑房子大。陳麗蓉應該感觸最深。
這屋子外間是廚房帶著雜物室,左面是門通往里面。里面有一大一小兩張床。靠西墻有個舊布沙發,沙發前面是一個茶幾,也算是桌子。
一大幫子人涌進了屋里,這屋子頓時就感覺擁擠起來,兩個孩子反倒喜歡這種擁擠,在人中間的縫隙里穿來穿去,還嘻嘻的笑。
李龍已經發現,兩個孩子說話已經會偶爾雜夾著普通話了。
奎屯這邊中原地方的人多,但孩子上學還是要求說普通話的,應該是雪蘋和雪琴一起玩的孩子這樣的說,于是她們就學上了。
畢竟學習語言來說,孩童期是最快的。
李俊山和楊永強兩個自覺的到里面坐到了床邊,李龍坐到了沙發上,陳麗蓉把東西放下后便開始準備倒茶。
家里沒那么多杯子,便用上了碗。
兩個孩子讓陳麗蓉每個人分了一些糖和芝麻餅,打發出去玩了。這年頭孩子穿的厚,也不怕凍著,在外面雖然時不時的流著鼻涕,卻也不會感冒。
屋子里這樣才清靜一些。
陳麗蓉給大家都倒了茶,自己就呆在廚房里,聽著屋子里的動靜。
眼前是四袋米面,和一頭至少有四五十公斤重的大黃羊。
就算李龍拿走一些肉,這些肉也夠自己家里吃好久了。
而這些米面,至少夠他們吃到過年了。
其實同在這里租房子的不少人家,眼下還是粗糧和細糧摻著吃的,他們家里卻不用。上一次李安國帶著家人回來的時候就帶了些米面,這時候又有了這么多。
在四小隊的時候從來沒缺過肉吃,但陳麗蓉更愿意和李安國一起在這小院子里生活。
當然,如果能多吃些肉,她自然也愿意。大人苦點兒沒事,主要是孩子。雪蘋和雪琴兩個氣色明顯沒有在村子里好了。
李安國先問了老爹老娘的身體,知道老爹老娘身體都很好,便放下心來。不過隨后他就愧疚的說道:
“我這里地方太小,不然就把老爹老娘接過來住段時間了。”
三兄弟都有孝心,都沒有把老爹老娘往外推的意思,這就挺好的。
“俺三爺爺還逮不逮魚了?”李俊山問道。
“逮啊,現在就只能砸冰窟窿逮魚了。”李龍笑著說道,“也不賣了。眼下太冷了。你三爺爺說,他真要逮魚去賣,那市場上的魚販子會在背后罵他。”
其實李青俠當然是不怕的,只不過眼下陶大強要照顧妻子和孩子。沒人和李青俠一起逮魚,李建國自然不放心他一個。
家里那么多豬要處理,李建國也不好自己去,這事就放下了。所以李青俠雖然偶爾去砸冰窟窿弄些魚,但也只是自己吃。
冬天能弄到鮮魚熬個魚湯是非常好的。
李龍又把楊永強家里的情況說了一下,楊永強知道父母都沒事,妹妹上學也努力,便放心了。
“你們咋不回啊?不是眼下沒活了嗎?”李龍忍不住問道。
“不讓回啊。”楊永強也無奈,“要一直呆到年底。十二月公司也有一個民兵訓練,我們這些的人都要訓練。眼下就得隨時保持在位,單身的得去食堂吃飯……”
好吧,這也沒辦法。
楊永強也說了,過了十二月,翻過年就好辦了。到時有一段時間的假,他就能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