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兩個很著急,一邊擔心卡車別出了什么問題,一邊又擔心李龍那邊別先走了,到時又耽誤一天。
最后,兄弟兩個決定,阿布都賽買提在旅社等著卡車,阿布來提去李龍的大院子,免得兩頭都等不著。
阿布來提到了大院子的時候,李龍正在院子里拿塑料布準備把收割機蓋起來。他以為兄弟兩個不打算來了,便想著先蓋起來再說。
“你們過來了?咦,你弟弟呢?”李龍把阿布來提讓進來,往后看了看沒其他人,便問道。
“他在旅社里等著,”阿布來提解釋著說,“我們等著的運輸卡車沒有過來,我們怕你這邊等不及,他就在那里等著,我先過來說一下。”
既然對方要收割機,李龍便把蓋了一半的塑料布給揭起來,說道:
“昨天該講的我都講了。這樣吧,我把我們供銷社的電話留下來,你們也留個能打電話的地方,比如你們的村子之類的。這樣到時有什么問題你也可以打電話給我。”
“好好好!”阿布來提大喜過望,“太好了。我……我們的村子……”
他從帶著的黑色人造革皮包里取出紙筆,甩了甩后想要寫地址,著急寫不出來,倒是李龍去從屋子里找了個油筆,把自己這邊供銷社的具體地址寫出來了。
這時候打電話大都是轉接,想要找到人,需要轉好幾道。
還不一定能接通。
李龍把人讓到屋子里,兩個人開始聊起了彼此的經歷。
阿布來提祖上原來也是牧民,幾十年前才開始跟著漢民種地,麥子稻子都種,玉米也有。
那邊的農業機械化比這邊還要差一些,人工更多一些。
伊犁河谷能種的地塊也不少,水利設施也相對健全,因此人均的地并不少,只是機械化不夠普及,人工就比較累。
所以兄弟兩個才會想著用機械。在看到報紙上說李龍用收割機致富,并用收割機幫著牧民打草的新聞后,其實早就想過來了。
但那邊農活也挺忙的,他們在農閑的時候還要幫著收農戶剩下的多余的糧食,賺一些中介費用。
在深秋的時候他們還用拖拉機收一些蘋果去市里出售,也是賺個差價。不做這樣的活,他們也買不起拖拉機。
各種活都在忙,所以一直拖到了冬天。
“我們確定了買這臺收割機。回去后,先熟悉,然后等到麥季,可以收割麥子,后面還能收割稻子。”
阿布來提已經設想好了。明年大干一場,如果真像李龍說的這么好的話,明年掙的錢可以再買一臺拖拉機了。
李龍這邊也是在打聽著他們那邊的情況,印證著自己上一世的那些記憶。
對比起來,發現那邊的機械化發展的確是比這邊慢一些。
但并不是慢一兩代那種,只是普及率不及這邊。
畢竟一個果子溝就限制了許多物資的進出。
像現在,要運一臺收割機回去,還需要等運輸卡車過來。如果運輸卡車出了問題,那就等吧。
阿布來提從黑色的提包里取出幾沓錢來,一沓沓擺在桌子上。
李龍一沓沓數完,確定是五百五十塊錢,然后便拿了紙筆,給阿布來提寫了個收條。
又等了差不多半個小時,十二點半的時候,敲門聲響了起來,李龍和阿布來提出來開門,發現是阿布都賽買提坐著卡車過來的。
卡車是半舊的東風,開卡車的也是個民族人,李龍甚至能聞到對方飄散出來的酒氣。
他現在明白為什么這個人來遲了。
“好了,先往上裝吧,裝上后咱們盡快走,爭取中午趕到奎屯吃午飯。”駕駛員把卡車開進院子,立刻就指揮著,“別浪費時間了,快點兒!”(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