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塔利哈爾就把那塊石頭交給了李龍。
石頭真的很漂亮,或者說,李龍先前撿到或者換來的瑪河玉石,沒有一塊像這么漂亮,這么規則。
簡直就像是假的。
也不知道在被薩娜老太太撿到之前,這塊玉石在河床里經歷了多少的磨礪才變成了現在的這樣。
上面還有一些小小的泥巴點子,實際上這塊玉石細看的話,表面上也是有細小的坑坑洼洼,好在沒什么裂紋,是一塊完整的上等玉石。
李龍猜測這塊玉石要拿到玉雕廠去,每公斤至少兩百往上——當然,他現在是不可能賣的。
以后瑪河的玉石山料原礦依然很多,但大都是帶著蒼蠅屎的黑點的,像這種比較純凈的,非常稀少。
李龍拿著玉石去到水邊洗了一下,在水光映照下,這塊石頭更加漂亮。
哈里木和玉山江過來看了看這塊玉石,贊嘆了一聲,然后就忙自己的去了。
其他小伙子也都是這樣。
李龍感覺,在他們看來,這塊玉石,就是一塊比較漂亮的石頭。
僅此而已。
看這塊石頭,不如去量量管子,想想自己家里需要用多少米的管子重要。
這讓李龍有些感慨。
你要說他們不知道這塊石頭拿到外面,能賣不少錢,那也不可能。
畢竟瑪縣的玉石礦是從清中期就有的,雖然后來停了,但附近人大多是知道玉石價值的。
但對于他們而言,這塊玉石,真就不一定比一袋米面,或者幾塊磚茶重要。
價值觀不一樣。
休息了半個小時,小伙子們就在玉山江和哈里木的招呼下起身,往另外一個冬窩子而去。
另外那個冬窩子距離這里不到兩公里,那個小狍鹿子和玉石就原放在了這里。
女人們也留在了這里,因為晚上小伙子們還是要到這里繼續吃肉吃馕。
李龍提著鐵锨,背著步槍跟著一起往那邊的冬窩子走去。
他發現接下來的路并不是直接往南,直接往最深的山里。這些部落人家,冬窩子分布是散開式的,比如哈里木的冬窩子是在最外圍,玉山江的在哈里木冬窩子的西南,而塔利哈爾的在玉山東冬窩子的東南。
冬窩子的分布不是人為想在哪里就在哪里。瑪縣南山往里,牧場有限,都是小片小片的,哪里有牧場,哪里就有冬窩子。
這里不像中天山尼勒克鞏留那樣的地方,山間沒有樹,全是大片的草原,那冬窩子蓋起來就比較隨意了。
那邊同樣也是有哈薩克牧場,甚至有些和這邊還有親戚關系。
畢竟最早開始,哈薩克的部落就是那么多。
但大山隔絕了他們的交流。
去到另外一家冬窩子的時候,大家已經做熟了這項工作。
玉山江和哈里木一起將挖溝的路線確定,接下來就是每個人劃分一截。也不需要用尺子量什么的,大概步量一下,然后挖就行了。誰多個半米少個半米沒人在意。
他們挖的時候也是說說笑笑,但干活是絕對不含糊的。
這回塔利哈爾加入到了挖溝的行列,李龍則來到最上面的水源處。
讓李龍有些意外的是,這里的水源,竟然還是一處熱泉。
泉眼距離冬窩子大約一百二十米,上下的落差在二十米左右。這里的水是從石縫里出來的,出來后的水溫度李龍摸了摸,大約在四十度左右,手摸著比體溫略高一點兒。
嘿,真是好地方!
整個天山都是地震帶,同樣也曾經有火山帶。現在在沙灣、烏蘇那邊還有泥火山。
所以有溫泉很正常。
李龍感慨一下之后,便找了個地方挖坑。有這了這溫泉,這里的水冬天肯定是不怕凍的,而且冬天洗東西還是溫水,非常的方便。
得天獨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