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知道這是何玉清給他展示自己這邊有足夠的實力能編合格的抬把子。
李龍也是把丑話說在了前頭,如果東西不合格,他肯定是要打回去的。這個何玉清也做了保證。
等轉回到孟海家里的時候,一大盤子雞,一盤子河魚已經端上了桌,主食是米飯。
因為李龍在這邊吃過兩回飯,他們知道李龍開著車不喝酒,所以桌子上沒擺酒。
李龍現在已經知道清水河村這邊并不種稻子,所以米飯一般是招待貴客的,不像四小隊本身就種稻子,雖然現在面積少了,但至少家家戶戶吃米還算是正常。
這時候這邊小河里沒有蝦,甚至連青蛙都沒有,河里的魚也和四小隊一樣,冷水小狗魚。
燉的很香,聞著就有食欲。
四盤子菜,還有兩盤子素的,一盤子是紅柳根下面的野蘑菇,一盤子是韭菜炒雞蛋。
盤子都很大,放在院子里的桌子直接就擺滿了。
女人和孩子是在屋子里吃的。清水河靠近南山,比四小隊涼一些,這時候也沒啥蒼蠅,在外面吃飯比在屋子里亮堂。
李龍作為貴客被讓著坐下,一條雞腿,一大塊雞蛋,一條最大的狗魚就被兩個人夾著放在了他面前的空盤子里。
這頓飯吃的香,李龍連連夸獎,屋子里孟海的媳婦聽著也高興。
她已經知道李龍是過來給送活,相當于送錢的,這飯做的真的是非常的心甘情愿。
并不是每個村干部的家屬給領導或者給客人做飯都是很情愿的。
吃過飯,李龍在院子里又和何玉清、孟海兩個聊了一會兒,便告辭開著吉普車去山里了。
何玉清這時候和孟海兩個才商量起正事來了。
兩個人對這抬把子的活并沒有太大的疑問。一個星期一收,李龍經常進山,在縣里也是有名有姓,沒必要騙大家編抬把子——這沒啥好處啊。
他們商量的主要還是人選。
“既然李龍同志說了一種模式,咱們不能照搬,但也要挑人,不能全村一起上,那樣真有啥質量問題,麻煩很大。”何玉清先定了調子。
“嗯,我也是這樣想的。”孟海沒意見。
“這樣,老孟,咱們頭一次干這活,得多找一些人,”何玉清想了想說道:
“算上你我,你找五個,我找五個,這樣就十二個人。一個月時間,一天也就三十多個抬把子,咱們十二個人,一個人一天編三個肯定是沒問題的。”
“行,我也覺得再多了就不好了。”孟海笑了,“那我呆會兒就去找人了。咱們得早做準備,這割條子,挖坑,燒條子,砍桿子都得費時間。”
“行,我也去找人,眼下正好是農閑時間,李龍同志還真是會挑時間。”
“那可是個能人啊。”孟海感嘆一聲。
包產到戶后,隊長和以前的隊長就不一樣了,找人干活那自然是想找誰就找誰,隊里其他沒被找上的人就算酸著也沒辦法說啥。
畢竟眼下都是大家自己顧自己了,人家找不到自己頭上,也只能說明要么關系不到,要么技術不到。
當天下午整個清水河村就知道了有編抬把子的好活了。
被找到的人壓抑著心頭的激動開始做準備工作,有些人已經忍不住,拿著鐮刀就到紅柳灘里去割條子砍桿子了,他們一是想著能多編一些,畢竟每個人沒限定數字,二來也是擔心其他人把近的地方割完了,他們得跑遠點兒。
李龍離開清水河村后,開著吉普車進了山,然后就往木屋拐過去。
今年這還是頭一次到木屋這里。
吉普車壓過不是很密的草皮子,搖晃著來到木屋前,李龍發現木屋的主體并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就是那個棚子不知道是被野豬還是啥的給撞歪了,當柱子的木頭有了裂縫。
不過問題不大,扶正擰上鐵絲就行了。
木屋的門鎖還沒被人破壞,不知道是不是眼下山里還沒進人。
掛在兩根木頭上的鐵絲不知道被誰給取下了一頭,看著像是暴力弄斷的,只是不知道為什么鐵絲沒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