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許多人過伊昭公路的白石峰段和果子溝段是沒反應的,這兩個地方海拔都在三千四五百米左右。
可能南疆個別地區的海拔高點兒,比如塔縣白沙湖,或者再往南的新藏線。
但也是個別地方,大多數地方海拔還是很友好的。
前面的山有三千米左右,頂上光禿禿的,和其他那些有著茂密植被的山相比,真就很特殊。
李龍知道再往里還有高山。瑪縣和南疆某縣的縣界就是一座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山,那上面有冰川,李龍肯定是找不過去的。
原本還想著今天能不能爬上那座高山,眼下看到了,李龍突然就有了決定,今天必須爬上去看看。
下了山,又翻過一座山,李龍突然發現,眼前的場景,和預想的有點出入。
從最開始看的時候這些山橫線排列,一座和一座中間沒多少間隙,感覺都差不多。
但眼前的山溝有點寬,兩百多米。
而且山溝中間的平地上有一些石制建筑,明顯是人為的。
雖然看著已經被遺棄,有些已經坍塌,里面長著大量的灌木和草,但看著還挺像那么回事了。
有點像古老的被遺棄的村落?
李龍好奇的跑了下去。
說不定能找到一些古物呢。
探險屬于人類探索世界的本能驅使,從東到西,無論哪個民族或者種族,都有這種冒險精神。
李龍快速的跑下去,他剛到那片遺跡跟前,就驚起了一條在里面休息的狐貍,那頭狐貍一下子從石墻后面竄出來,看到李龍后扭頭就往草叢里鉆,很快就消失不見了。
李龍也沒打算要這只狐子,雖然皮毛值點錢,但收拾起來麻煩。
他是過來搞肉的,不是搞皮子的。
除非是非常值錢的皮子,不然李龍還真不打算開槍。
只是這里面有狐子,說不定就有其他動物,李龍打開了步槍的保險,慢慢的往里走去。
可能因為片廢墟下面鋪著石板,所以這里面長出來的基本上都是小型灌木、雜草和一些貼著石墻生長的藤蔓,沒有什么高出來的樹。
李龍在半山腰的時候就已經看出來,這里有十幾間屋子,中間有個石臺,類似祭壇之類的東西。
他也沒想到天山深處竟然有這樣的存在,以前這里不僅僅有挖金子的淘金人,還有人生活啊。
石頭的陰面有一層厚厚的青苔,李龍不知道這片遺跡有多少年了,總之應該很久。
比那些挖金子人的石洞和窩棚要久遠多了。
石屋的頂子都沒有了,李龍猜測原來這些石屋的頂子應該是木頭或者草的,眼下都已經朽壞了,只有石頭還能留存很久。
石壁很粗糙,并沒有打磨的很平整,這些石塊也是進行了簡單的處理,有些天然的棱角也沒處理掉,說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并不高。
所以,原來生活在這里的人,生產力應該很低下,所以應該是非常久遠以前的東西。
第一個石屋里并沒有找到什么有價值的東西,甚至除了石頭灶,其他啥也沒留下來。
李龍也沒專業的挖掘工具,他只是簡單看了看,沒有了就換一個地方。
又找了兩個屋子,才在其中一個屋子的石板床下,找出來一個套在蛇骨上的金圈子,略有點大,不像鐲子,也不像金項圈——比項圈小點兒。
反正看著金光燦燦的,挺美。
李龍就很高興,值了。
這玩意兒掂一掂有一公斤多重,哪怕是沙金,也值不少錢吧。
其實床下還有幾件銅器,不過已經變成了一堆綠銹,一摸就碎了。
李龍算是理解當初大哥李建國在犁出那一個錢窖后看著那些朽壞掉的銅錢的感受了。
繼續把這些剩下的石屋搜完,李龍又找到兩個金圈子,不過都不大,合計重有半公斤的樣子。
最重要的石臺最后搜索。
石臺上有一個石頭砌的小屋子,這是所有的建筑中唯一一個有頂子的,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