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這一回把那三塊雞血石都帶上了,他想去問問劉工看看這雞血石值不值錢。
畢竟真算下來,去山里打草他感覺最大的收獲就是這個。
但畢竟不是內行,就是想問問,順便看看劉工這里有沒有好的玉雕作品,順手買走。
玉雕廠門口還挺熱鬧,李龍看到有賣玉的人進出,他把車停在馬路邊上等了一會兒,主要還是想看看能不能看到玉素甫。
這位朋友也是好久沒見了,也不知道南下做生意成功了沒有。
看了十來分鐘,沒看到熟面孔,李龍便開著吉普車往側門而去。
讓李龍有些意外的是側門那里竟然也圍了不少人。
上幾次他過來的時候,這里基本上就沒啥人,劉工的攤子基本上是靠他支撐著。
眼下看來,這里算是枯木逢春,又有新生了。
李龍把吉普車在四五十米外停下來,撿了一些桃子放進黑皮包提了過來。
走近側門,看到那個攤位還是原樣,玻璃柜子沒變,不過里面的玉雕作品多了起來,三四個人在那里挑著,還有幾個人在外圍看著。
應該是經濟搞活之后,大家對于裝飾品的需求也在提高。玉器本身就是君子之器,自古國人佩戴的就不少,相傳還專門有一個玉器時代。
不然后世也不可能把玉價炒的那么高——其實自然有投資者和資本的介入,但如果不是真有那么一批人喜歡玉,那玉價也不可能炒起來。
這些人挑著玉器,不時還問著問題。劉工在那里一一解釋,讓李龍有些意外的是劉工邊上竟然還有一個小伙子站著,時不時的插一句嘴,多數是在問問題,劉工也同樣解釋著。
是廠子里派來的學徒,還是劉工自己家人?
此刻的劉工也沒了李龍最開始看見時的頹廢,面色看著挺不錯,說話中氣也挺足,顯然是養過來了。
那幾個人挑完付錢離開,后面的人挑,然后李龍看到遠處還有人來,便想著還是上前吧,不然等到下班了。
李龍湊過去,劉工一開始還沒注意,正給當面的顧客介紹著這玉佛的材質和克數,說完抬頭,就看到了正笑著對他的李龍。
“喲,小李來了啊!”劉工驚喜的喊了一聲,順手就把那個玉佛交在了旁邊年輕人手里:“志剛,你來看攤子,我有事。”
說完把側門打開招呼李龍進來:
“小李同志快進來,好久沒見了,我都想著你是不是不來了……”
李龍提著黑包擠進人群跟著劉工進了門。
幾個買玉的人有些不解,不過那個年輕人立刻就接過玉佛介紹起來,他主要介紹的是價格和雕工,以及以后的漲勢,反倒把大家的注意力給吸引過去了。
“……咱們南疆的玉大家應該都清楚,那以前可是貢品,魔都那邊的玉雕廠都跑到咱們這里來進貨。別看這些玉雕器形小,但都是正兒巴經的和田玉,以后肯定是會漲價的,畢竟河里的籽料越挖少,這些籽料價格也會越來越高的。”
“那個這玉佛是用籽料雕的嗎?”買玉佛的那個中年女人聽了眼睛一亮,問道。
“是啊,當然是籽料。雖然個頭不大,但這可是真正的籽料,白度也夠,二級往上,雖然達不到一級,但也差不多了……”
好吧,年輕人和老人所說的不一樣,看的角度不一樣,反倒更吸引人。
這個玉佛就以十八塊錢的價格賣出去了。
后面的人原本還觀望的人立刻就擠了過來。
這年頭物價都在漲,錢存在銀行似乎也不是很保險了,不如買一些東西保值。
亂世黃金盛世收藏,這年頭這個概念還沒興起來,但越少的東西越值錢這個還是懂的。況且這玉本身就能佩戴,如果還能增值,豈不是一舉兩得。
李龍看了一眼那個叫志鋼的小伙子,這位利害啊。
劉工把李龍讓進里面,給找個了板凳坐下來,笑著說道:
“小李同志啊,看來你是真的忙,這有快一年沒來了吧?我老伴還時不時提起你呢。”
“上次過來你這里沒人。”李龍解釋了一句,“看來劉工你這里大變樣,比以前好很多啊。”
“還行還行。”劉工笑呵呵的說道,“你那幾次過來后,我這里寬裕了一些,也慢慢開始雕東西。廠子里送來的東西我也可以挑著賣了,有些比較差的我就給甩回去了,現在賣的都是品相比較好的,慢慢的來買的人就多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