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隊的門市部里,牛大軍正在喝悶酒。
經常來這里喝散酒的幾個老漢看著也希奇,其中一個笑著問道:
“大軍,我記得你不是這幾天都在套兔子往縣里拿去賣皮子嗎?這兩天咋不去了?”
“就是,我聽說那兔子皮一張三塊錢,下雪后頭一個月你就賺了一百多塊,比上班都強多了,咋還不高興了呢?”
“我要能一個月賺一百多,我天天在家里喝瓶子酒,不喝這散酒了。”另外一個人羨慕的說道,“這散酒啊,還就是沒那瓶子酒有味道。”
“收購站撤了。”牛大軍悶聲仰頭把一杯酒倒進嘴里,咽下去后說道,“我家里皮子還有幾十張,都不知道去哪里賣,這都窩到家里,臭得不行。”
“收購站撤了?”另外一個老頭疑惑的問道,“不可能吧?那公家單位,說撤就撤的?是不是人家關門休息了?放假了?”
“是真撤了。前天我攢夠二十張皮子打算去賣掉買些肉,結果去了后那地方關門,貼了張紙,上面說收購站撤銷,以后就沒有了。”
牛大軍的話,讓幾個老頭,包括門市部的老板都非常的意外。
他們已經習慣了收購站的存在。四小隊土地多,附近資源豐富,時不時的搞點東西去收購站,總能換點錢——比如甘草,比如水老鼠的皮,包括現在牛大軍在搞的兔子皮。
現在收購站沒了,那以后急用零錢,到哪里去弄?
結果牛大軍喝悶酒,大家也都有點郁悶了。
大部分農民其實對于擺攤是有些抗拒的。他們已經習慣于種出農產品,直接送到公社、糧站,弄來農副產品送到收購站,或者說最簡單的,有二道販子上門收購。
省了許多的麻煩,雖然會比市價低一些,但方便。
兩世為人,李龍都能邁出第一步去擺攤,也算是比其他隊里人多了些見識和膽識吧。
所以一聽說收購站沒了,這些人下意識就想著,以后再搞到這些東西,到哪里去賣呢?
他們基本上不會想著去擺攤,隊里敢于擺攤賣東西的,也就那么些。
也不知道這其中有沒有封建傳統的“士農工商”的影響,商人地位最低。
這時候,陸英明提著空瓶子進來,給老板說道:
“來,打一塊錢的醋。”
這時候門市部里賣的最多的就是醬油、醋。兩口大缸,用莆挺子(莆桿)編的蓋子(鍋排)蓋著,旁邊放著專門的提子。
有人來打的時候,按瓶或者按提子來算價格。
老板接過空瓶子和錢,拿著提子去打醋,陸英明看到一屋子的人,特別是熟悉的牛大軍正在喝酒,便笑著問道:
“大軍,你咋啦?看著不高興,這平時也沒看你這么喝酒啊?”
“大軍的兔子皮賣不掉了。”一個老漢說道,“縣里的收購站撤掉了,不開了。他存在家里的兔子皮賣不掉了,急用錢找不著門路了,那不得在這里急?”
老頭說話也不知道是幫著牛大軍解釋還是在看笑話,反正是把前因后果說清楚了。
“就因為賣不掉兔子皮?”陸英明接過老板遞過來的打好的醋,笑著問道:“是不是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