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走到烏伊路南的小院,院門鎖著,門口的雪很厚。
楊大姐讓韓芳在路邊等著,她踩著深雪開鎖,吃力的推開院門,取出靠在墻邊的工具,先清出一條路來。
韓芳并沒有在那里等,她也去院里拿了工具,和媽媽一起清雪。
鄰居聽到動靜,在院子里探頭看了一眼,好奇的打量著,隨后又縮了回去。
他們原以為這對母女不回來了呢,沒想到現在又見到了。
關系一般,因此也就沒打招呼。
楊大姐一邊清雪一邊和韓芳聊著,說著老家那邊過年的規矩習俗。原本應該在年二十幾的時候就過來清雪的,但那時候沒空。
好在現在也就是把院子里雪往菜地里推一下,對于兩個人來說,不算很重的活。
眼下已經到了二月十九號,雪其實已經沒有原來那么厚,有些已經化成薄冰,有些沉降下去,所以用了一個多小時,小院里的雪基本上就被推干凈了。
楊大姐又拿了大掃把把磚地上的雪掃干凈,韓芳則從媽媽那里拿過鑰匙,打開門,開始架爐子。
雖然楊大姐沒說,但韓芳已經感覺到,媽媽是把這里當自己的家在打掃的。
雖然住在大院子里很舒服,但她們兩個都清楚,那個不是家,至少不是自己的家。
所以楊大姐才會在大年三十,不去四小隊,把這里打掃出來。
哪怕不住,至少這里得干凈,得整潔,得有過年的氣氛。
院子打掃出來,然后就是屋子。屋子里打掃干凈后,開始擺供桌。
因為韓芳的父親才過世不到三年,所以這邊不貼對聯。
供桌上首有韓芳爸爸的遺像,有三盤菜,分別是豬頭肉、清蒸魚和鹵雞。
香爐是楊大姐在自由市場還沒蓋起來的時候,從別人擺的攤子那里收來的,銅制,看著挺古樸,就用在這里了。
點上香,然后讓韓芳磕了頭,這事就算完成了。
臨近中午,縣城上空的鞭炮聲越來越密集,有些人家在大年三十的中午,也吃餃子放鞭炮。這里匯集了全國各地的民俗習慣,甚至形成了不同于全國各省的習慣。
有些人就是自己怎么喜歡怎么來了。
楊大姐讓韓芳去玩,她把廚房清理出來,架火,中午這頓飯,打算在這里吃。
守歲的話,還要回大院子。
也就是個儀式。
說不定明年就要一直在這邊了。
韓芳從楊大姐那要來了主屋的鑰匙,她沒玩,去打掃那邊了。
孩子早熟,知道母親今天情緒不好,便沒打擾她,自己去干該干的事情。
按李龍的說法,這個院子以后就是楊大姐家的了,楊大姐的想法是到時自己該給錢給錢。
畢竟照看孩子,做飯,李龍這邊工錢什么都沒斷,給的優厚,這也算是明算賬。
至于到時給多少,另說吧,至少眼下,她們還離不開。
聽著外面的鞭炮聲,看著冷清,卻又熟悉的廚房,楊大姐莫名的感覺安心了不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