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過來找李向前,主要還是因為抬把子的運輸事宜。
今年因為要給牧民們翻修冬窩子,所以李龍把編抬把子的事情交給謝運東他們之后,基本上就沒再去管。
哪怕是檢查驗收點數都是由供銷社派人完成的。
他只是兩次協調了車去把那些編好的抬把子驗收完拉回來,自己從頭到尾都沒跟著。
眼下翻新冬窩子的事情已經完成了,抬把子的編制工作也到了尾聲——上兩次拉回的抬把子就近三千個了,兩個點位三十個人,每天能編出一百多抬把子來,從上次拉完開始到現在,不到十天就能把剩下的抬把子編完。
這一次抬把子編完之后,李龍以后也就不用再管這事了。
當然事后還要給人把賬結清。
因為剩下的這個一千多臺把子,李龍想著一次性拉完,還要把山里的人接回來,所以就想著提前兩天和李向前把這事說定,到時多派兩輛車。
“沒問題,你說個準時間,我提前讓運輸股把車協調好。”這個事情李向前肯定是支持的,他說道,“這可不光是你的事情,也是咱們社里的一個大任務。把最后這一趟拉完之后,不論是你還是咱們社里,都能松口氣。”
“那我明天進山一趟,”李龍說道,“去清點一下,算一算抬把子的數量大概哪天能夠,從山里回來我就能確定具體的拉運時間。”
“行。”李向前點點頭,“別忘了抽空去感謝一下馬干事,給人家送點東西。買東西的錢到時候到社里來報銷。”
“好的好的,這事呆會我就辦。”
運輸的事情商量完了,李龍就出了供銷社來的百貨大樓,買了一兜子吃的用的然后去縣委大院,把馬曉燕叫出來,把這兜子東西送給她。
通過這幾次進山,李龍發現馬曉燕的家庭情況一般,與其送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不如直接送這些生活里能用到的實在東西。
果然,看到李龍送的這些東西,馬曉燕還挺開心的。其實大家彼此都知道,采訪上報紙這件事情是雙贏的。李龍李向前他們得到了實惠,領導關注,單位出名,馬曉燕也是一樣的。
這么好的素材,能上自治區日報和州日報,馬曉燕自己也能得到表彰和獎勵。
這年頭往各個等級的新聞媒體上上稿都是有獎勵的,不光有現金獎勵,在升職評職稱方面也會有加分。
所以馬曉燕也會和李龍他們拉近關系。在她看來,李龍就是個素材寶庫。和李龍搞好關系,每年在自治區級別的報紙上上一兩篇是沒問題的。
這邊送完之后,李龍就回到了大院子,繼續折騰那些藥材。
甘草鎖陽黨參,這些藥材也不是收上來就能用,和貝母一樣,同樣需要清理清洗。賈天龍說他把這批貝母發走后,過幾天就會過來拉運其他藥材,李龍是想等著他來之前就把這些東西收拾好。
和貝母相比,這幾種藥材的數量不是特別大,但那也只是相對而言。
幾種藥材加一起有個幾百公斤,林林總總的也值個幾幾千塊錢。
不是小數目。
李龍也沒有因為賣貝母一下賺了好幾萬,就看不上這幾千塊錢。
他是從苦日子過來的,幾千塊錢對于普通人來說,那就是一筆巨款,對他來說也不是小錢。
李龍在院子里洗著藥材,順便看著明明昊昊,楊大姐收拾著院子和屋子,把一些被褥拿出來曬上,然后去買菜,準備做飯。
有李龍在的時候,楊大姐會更自由一點,去市場里轉一轉,上一趟烏伊南路的小院,出趟門就能發現一些新鮮事。
回來的時候楊大姐就給李龍說:
“我在市場里,看到那個收購站跟前,又有人和收東西的吵架了。說他們收的東西價格不對,比咱們這個收購站的價格要低得多。
那個收東西的就說東西不一樣,價格肯定也不一樣。賣東西的就罵他們奸商,結果就吵起來了。”
李龍笑了笑,沒說什么。
這玩意兒有競爭,肯定就有比較。顧博遠在這方面情商還是高的。再說了,本身上過大學,閱歷也豐富,不會主動去和人吵,講道理肯定能把那些人說過、說懂、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