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里的物資是從天山南北運過來的。蔣春林自己想要搞的這些物資就得跑好幾個地方,或者派出心腹的手下跑這幾個地方去采購。就這樣采購到的物資。質量不好說能不能達到供銷社的標準。
畢竟供銷系統去各地買東西,大概率是不會拿到次品的。蔣春林背靠著供銷系統這座大山根本不用往天山南北跑,直接就從庫房里買了那些物資,找車皮運到口里,轉手就是兩倍以上的利潤。
所以收購站的那點進項對他來說不是很重要,但他覺得這是打了他的臉,所以才想處理一下,立個威。
沒想到這一下反倒把自己的攤子給踢騰掉了。
再過兩天這個季度的貨就要該發出去了,那邊人家合作方已經把定金打過來了。東西不發過去就是違約,口里那邊商人對于商業規則這方面很嚴格,違約的話他要給人家賠錢,原來商定的合同里賠的錢可不少。
更重要的是,他擔心不是這一次,而是擔心以后供銷系統都不給他物資了。
蔣春林雖然不在體制內,但有體制內的親戚。他知道供銷系統全疆是可以連片的。就跟后世的稅務銀行消防系統一樣,你是在這個系統里的人,你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旅游或辦事,碰到困難了,你直接找你們那個系統的,哪怕你和這里面的人素不相識,同系統的人也會幫你——這種風氣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都存在的。
如果整個供銷系統都不給他提供物資了,想要把口里自己簽的那些訂單完成了,自己不得跑遍天山南北?
習慣了坐在小二樓里指點江山,隨意左手倒右手,把供銷社里的東西買出來再賣給那些口里的客商,現在讓他冒著酷暑嚴寒到處跑,他能受得了?
而且時間也不夠了。現在就是他想往天山南北跑,時間來不及不說,東西也收不到好的。現在是五月份,當年的葡萄干還沒下來,東疆那邊去年的好葡萄干早就被人收購走了,哪能留到現在?
南疆的大棗也是一樣的,好棗當年就賣掉了,薄皮核桃也一樣。
蔣春林當即就表示自己慫了。
捋清了這件事情的線索之后,蔣春林立刻就制定了自己的挽救計劃。
他先去給自己那位在工商行業方面的關系戶說一下,之前是搞錯了。自己的幸福收購站和瑪縣的那個收購站是公平競爭,沒啥事,這是個誤會。
雖然搭上了人情,被自己的關系戶埋怨了一頓,但是好歹關系戶也答應下來會給瑪縣那邊的朋友打個電話,把這事了了。
然后蔣春林提著東西找到了趙天星家里,想要通過趙天星請魏主任吃個飯,哪怕引薦一下也行。
趙天星這回沒有收東西,只是說他去請示一下魏主任,讓蔣春林回去等消息。第2天趙天星就給蔣春林回話,魏主任說還是不見了。最近比較忙。有什么事情公事公辦。
蔣春林的心一下子涼了半截。顯然人家是沒打算善了啊。
但是蔣春林也挺執著的,他通過另外一個關系戶給魏主任遞話,表達了自己的魯莽和歉意,表示愿意付出一定的代價,恢復和供銷社的關系,比如給供銷社里捐贈一批物資,有洗衣機電視機啥的。
魏主任通過那個中間人打了官腔,說供銷社還不缺這點東西。
這條路,堵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