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要想找的話,得打聽清楚。”李龍一看真有人有意向,立刻說道,“可別把壞慫給招來了,教壞小孩子不說,吃里扒外、偷雞摸狗、說不定還耍流氓的,那就麻煩。”
李龍說的話重,像謝運東、賈衛東這樣有意向的,真就慎重起來。
隊里真就曾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有找長工的習慣。畢竟地多,機械化沒普及,打藥、鋤草、灑化肥等等,都需要人工。
曾經在九十年代末、下個世紀初的一段時間,還曾經出現過搶短工的現象,種的多了,三年級往上的學生都得去拾勤工儉學,想想是個什么概念
也就是后來機械化普及了,人工需要一下子少了,這邊的人力市場才慢慢萎縮,甚至于有些地方都終結了。
“小龍,你的打瓜籽今年賣掉沒有”謝運東換了話題,“我咋聽說今年打瓜籽賣的不順利不順利你就別收了吧。”
李龍看謝運東一說,其他人都在看自己,便笑了笑。
打瓜籽剛出來的時候,他想著和白修名聯系一下。
畢竟現在電話能打通了,查那邊的號不算啥。
但打到白修名的食品公司那邊,人家說白經理不在。
李龍連打幾個電話,都沒找到白修名,他便打電話找董志超。
董志超倒是找到了,但董志超那邊很平淡,說今年打瓜籽的原料比較充足,暫時沒有到北疆收購打瓜籽打算。
那一刻李龍也挺著急的。五十噸打瓜籽,成本下來差不多在八萬五左右。
真要說這錢,他也不是虧不起,但這不符合他的記憶和市場規律啊。
甚至于他想著,好像在燕京那邊都買到過壓平的打瓜籽。
雖然李龍不喜歡吃打瓜籽,畢竟這玩意兒它沒葵瓜籽好磕,但葵吃多了容易上火。
反倒是打瓜籽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又不容易上火,有些人就喜歡吃。
甚至于再過十幾二十幾年,打瓜籽的銷量會有一個暴發,連本地的葵市場都會被沖擊。
而論口感,壓平的打瓜籽完爆自然的打瓜籽。畢竟誰買的打瓜籽,都希望每一粒都磕出完整的瓜籽,而不是磕了好幾下,最后磕出來的還是碎的籽帶著去除不干凈的皮子。
所以壓平的打瓜籽肯定是有市場的。
基于這兩點,李龍覺得白修名找不到,董志超不來收貨,就只有兩個原因了。
一來那邊已經搞出來了壓平的打瓜籽,本地的原料自然會比外地的便宜一些。二來,有可能是他們聯名壓貨,想要拖一拖自己,最后等自己這邊等不起的時候低價收貨。
最開始李龍覺得頭一種可能性比較大,所以他托賈天龍在那邊打聽一下。畢竟董志超是賈天龍介紹過來的。李龍也讓賈天龍打聽的時候低調一下,最好別讓董志超知道。
賈天龍和李龍的關系可比與董志超的關系要深多了,他知道事情的過程之后,立刻就把這事包在了身上。
然后給李龍的反饋讓李龍大感意外——這邊并沒有人去研究壓平機。
賈天龍給李龍的解釋是,這邊的炒貨廠、食品廠的原料供銷都是散戶,沒有像李龍這種一下子能收幾十噸上百噸的中間商。
這些散戶賣給炒貨廠的打瓜籽,均價也就是兩塊左右,他們懶得把這玩意兒壓平。
而炒貨廠和食品公司也會去更遠的寧、甘兩地收打瓜,那邊的打瓜籽也是從散戶手里收的,收來的基本上都是純天然無壓平的。
所以現在市面上能供應的壓平打瓜籽只占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屬于市場的高檔貨。
“有些買打瓜籽吃的既想吃壓平的,又不想高價,所以就吃普通的,這也是沒得選擇。”賈天龍最后的結論是這樣。
李龍這邊知道真實的情況后,明白很大可能白修名那邊的食品公司和董志超的炒貨廠聯合起來要壓李龍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