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劉高樓來到收購站找到李龍的時候,看著精神狀態好多了。
“今天我就走了。放心吧,我緩過來了,”劉高樓笑著對李龍,“這趟回來的時候比較匆忙,事情也多,就沒給你帶什么特產,等下趟回來的時候,帶些我們那邊的好東西給你嘗嘗。”
“行,等你好消息。”李龍看他精神的確恢復了不少,便也不再留他。
“別克他們,春分的時候他們有個納吾肉孜節,挺熱鬧的,那邊河也差不多開化了,可以逮魚了,你有沒有空?有空的話可以過去一起轉轉。”
納吾肉孜節?
李龍聽過。上一世縣里就搞過一些活動。不過這節日在以往,特別是在民族人眼里,是比不上肉孜節和古爾邦節的。
畢竟這節其實不是伊斯蘭教的節日,最早是古伊朗地區在信教之前就已經有了,那時候他們還是自然崇拜,和華夏先祖一樣,能觀察到春分這一天日夜平分,預示著春的到來,所以這個節目又叫開春節。
哈里木他們其實并不怎么注重過這個節日,不光瑪縣,許多地方的少數民族,知道這一節日,但比較大規模的過的至少到三十年后了。
也可能民族人自己內部在過,只不過沒有宣傳,外族人不知道而已。
春分前后事情并不多,地還沒開種,李龍沒有立刻答應下來,其實他是想去的。
這一年到頭都在忙著賺錢,去伊犁河那邊逮魚,看看人家過節的,也挺好啊。
主要是現在自己有車,開著方便,雖然路況不是很好,但至少比坐著大班車強。
“行,到時我看情況,要走的時候給你打電話。”李龍道。
“嗯,不急,那個節他們一過都是好幾天,我主要是想弄條魚。你給我帶回去的那熏魚,我回家和家人吃了,味道真不錯,想著看這開春了是不是搞條新鮮的嘗嘗。”
李龍沒想到解開心結的劉高樓竟然也是個吃家,笑著道:
“嘿,我也有這想法,行,那到時我看如果沒啥事,就過去看看。”
劉高樓沒再停留,發動著車子開著就離開了。
李龍算了算時間。春分的時候,雖然縣城這邊雪已經化了,但山里還沒化呢,所以孟海他們還修不了路。
村子里的地面上雖然沒雪了,但地溫還沒起來,不能播種,家里也沒啥活,就是蓋房子,準備農資,等老家的人過來。
至于收購站這邊,眼下正在收最后一茬冬皮,收完之后,農忙起來,零星收到的就是春皮了。
李龍想著走之后,看趙輝能不能過來,過來的話把這里的皮子拉走,也省事了。
趙輝是三月十號來的,正月快過完了,李龍看著他紅光滿面,似乎胖了一些,想起曾經聽過的一句俗語“每逢佳節胖三斤”,趙輝胖得可不是三斤,至少三公斤。
原本他看著是一個精明的商人,眼下臉圓了不少,戴著眼鏡反倒像個和藹的老師。
李龍也沒多和他廢話,劉高樓拉來的皮子,收購站零星收的皮子,還有王明軍大老陳,以及趙宗明他們弄過來的皮子,雜七雜八加起來近四千張。
兩個人核算了大半天,六十八萬塊錢。因為從劉高樓那里按統貨算的,所以最終的綜合成本不到一半,就算交完稅,還能余下三十萬左右的純利。
很好了。
趙輝也是很開心的離開,離開前順帶著把肉干加工坊這幾天做出來的牛肉干和牛肉粒拉走了大部分。
趙輝走之后,李龍給顧博遠分了一萬塊錢,梁雙成和孫家強一個人一百塊錢的獎金。倒不是不給他們多分,大頭的皮子是從劉高樓那里過來的,按顧博遠的法,不能折算到收購站的利潤里來,這是李龍自己的線。
所以李龍也沒矯情,況且錢也不能給的太多,不然容易培養貪欲。李龍之所以給獎金,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每天刮皮子上的油脂、梳毛也挺辛苦的。
這活不好干,而且兩個人也沒滋生什么壞毛病,還不錯。
既然沒啥事情,李龍便給劉高樓打了個電話,告訴他自己準備過去。
劉高樓那邊自然歡迎得很,他已經給二叔打了電話,了這邊需求嘎斯車的事情,劉山民回復已經在搜集了。如果李龍趕過去,差不多等在那邊過完節,剛好能把貨給接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