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照禪師領著他穿過了外圍陣法,又幫忙激活了念珠,這才開口道別:“接下來小僧就不打擾居士了。”
“若有任何意外情況,請直接捏碎其中一顆佛珠,我會在第一時間趕過來處理。”
蕭辰點點頭:“我明白了,多謝款待!”
隨后他便從一層開始,逐級閱覽這里的藏書。
必須得承認,這里的確實格外的廣闊,里面藏書更是多如繁星。
單單是在一層,蕭辰就看到了大約二十多萬冊典籍。
然而有個問題是,這里面居然有一大半都是佛經。
而且是寫滿了諸如‘名相’‘法相’等佛家術語,還幾乎都沒有備注翻譯的那種!
“嘶~,這誰看得懂啊。”
蕭辰反正是看的直搖頭。
雖然那些字單獨拎出來的話,他也都能認得全,但是組合在一起,就有些陌生的很了。
關于這一點,倒不是普度寺忘記了寫備注,而是有意為之。
為的就是希望有慧根的弟子可以直接參悟原文,而不是被別人的理解所影響,甚至產生誤導。
但是對于蕭辰這樣毫無佛經基礎的人來說,就看得很痛苦了。
基本等于是在翻天書。
“算了,佛經還是粗看一遍得了。”
好在蕭辰非常擅長自我調節,并沒有在意這個小問題。
而是很干脆的放棄了精讀,轉而將所有佛經都囫圇吞棗似的過了一遍。
能吸收多少算多少,吸收不了的就拉倒。
不過有一說一,即便刨除掉這些澀會難懂的佛經,普度寺積累下來的古籍也確實讓蕭辰大開眼界。
尤其是隨著他逐步邁上更高的層級。
周圍古籍的年代也越發久遠,記錄的秘聞也就越來越多。
“誒,這東西怎么看著這么眼熟的樣子?”
蕭辰在第十六層,翻到了一本大約來自兩百萬年前的古籍,其中剛開篇就提及了一種他看著格外眼熟的靈物。
他仔細想了想:“通體晶瑩能透光,內藏符文為道化。”
“嗨,這不就是蘊道水晶嘛,搞這么神秘。”
有趣的是,隨著蕭辰往后翻閱,他發現這本古籍當中雖然記載了諸多靈物,但是卻沒有一樣寫清楚了名字。
全部都是以數字為序號開頭。
重點介紹其主要特征、產地環境以及大致的使用功效。
至于東西具體的名字,卻被作者刻意隱去。
當蕭辰看到最后一頁時,才發現了一段不知是誰寫上去的后記。
其中對于原作者的做法大加夸贊,并直言這才應該是最正確的教育弟子的方式。
可以讓他們真正記住靈物的特征、了解靈物的情況。
末尾還感慨方丈居然不允許他將寺內的其余藏書也修改為這樣的格式,實在是太可惜了。
在這篇后記的下面,還有另外一人提上去的評語。
不過這評語卻持反對觀點,認為早年間情況所限,各地對于同一樣靈物沒有統一的稱呼,因此才需要記住特征自行辨認。
現如今大部分靈物都已經有了固定的名字,自然就不需要這樣麻煩了。
他們說的孰對孰錯蕭辰不知道。
但是他只知道,類似于這樣的典籍居然還不止一本!
而且不僅包括靈礦,還包括靈草、靈木等等。
由于古時于今時的情況不同,所以其中很可能摻雜著了一些有用的訊息,但是卻無法通過名稱直接進行分辨。
因此在接下來大約一天兩夜的時間當中,蕭辰的速度顯著變慢。
他不得不看著那幾行僅有文字甚至只有幾個詞,連個插圖都沒有的描述,苦思冥想去回憶那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以此來保證自己不會漏掉某個特殊靈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