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問一出,如同暮鼓晨鐘,敲響在每個人的心間!
高臺上下,瞬間陷入了一種奇異的寂靜。
是啊,船與舵都有了,可目的地呢?
他們修行,是為了什么?
是為了變得更強?可更強之后呢?是為了長生?為了權勢?為了守護?
還是僅僅因為大家都在修行,所以自己也修行?
絕大多數人,似乎從未真正深入思考過這個看似簡單,卻又直指道心本源的問題。
他們只是遵循著本能,沿著前人開辟的道路,一味地追求力量的提升,卻忽略了最初的方向。
君無夜顯然也沒料到林淵會跳出“實力與心性”的框架,直接追問修行的終極目的。
他微微一怔,深邃的眼眸中閃過一絲訝異,但以其心性,瞬間便恢復如常。
他略微沉吟,整理言辭,隨即朗聲道:“這位道友問得好。吾輩修士,逆天而行,與天爭命,修行之目的,自然是為了己身超脫,為了親友安康,亦是為了這天下黎明蒼生,億萬百姓!吾等努力變強,便是為了擁有足夠的力量,掃清污穢邪祟,蕩平一切不公,還這世間一個朗朗乾坤!”
這番話慷慨激昂,充滿正氣,配合著他那超凡脫俗的氣質,頓時引得臺下無數修士熱血沸騰,紛紛叫好,覺得無夜公子心懷天下,志向高遠!
眾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林淵身上,想看他如何回應這番“大義”。
只見林淵仍舊神色淡然,輕輕搖頭道:
“無夜公子胸懷天下,令人敬佩。然而,你所謂的為了蒼生,為了黎民,歸根結底,難道不也是為了滿足自身成為救世主、被萬人敬仰的欲望嗎?你覺得自己是英雄,是守護者,但驅動你行為的,本質上依舊是對實現自我價值、獲得他人認可與贊美的追求。這與普通人追求名利,在本質上,又有何區別?不過是所求之物看起來更高尚些罷了。”
君無夜眉頭微蹙,反駁道:“道友此言,未免偏頗。實現自我價值,追求大道真諦,與追逐俗世利益欲望,豈可混為一談?”
林淵語氣平和,卻字字誅心:“哦?那么請問,你的價值,為何一定要通過他人來實現?你的大道,為何一定要背負蒼生的重量?將修行的意義,完全寄托于外物、他人之身,為了他人而修煉,為了得到認可而變強,這難道不是已然落入了下乘,被外物所縛,失了修行本來的逍遙與自在嗎?”
林淵這套近乎“強詞奪理”,卻又直指內心動機的追問,讓習慣于站在道德高點和邏輯層面辯論的君無夜,感到了一絲棘手和無奈。
他發現自己很難從對方設定的“動機論”角度進行完美反駁。
略一沉默,君無夜決定不再糾纏于此,而是將問題拋了回去:“聽道友之言,似乎對修行之目的別有高見。那不知道友你,又是為何而修行?”
剎那間,全場目光再次聚焦于林淵一身。
林淵迎著無數道目光,神色坦然。
他并未立刻引用任何經典,而是結合自身一路走來的經歷、感悟,緩緩闡述:
“我之道,不求為誰,不求成圣,不求背負蒼生之重,亦不執著于力量本身。”
“我修行,只為問道。”
“問道于天,問道于地,問道于己心。”
“我想看看,這天地的盡頭是何等風景;我想知道,這大道的本源是何等模樣;我想明白,我之存在,于這浩瀚宇宙,究竟有何意義。”
“力量,是我問道的工具;心性,是我問道的保障。但它們都不是目的本身。”
“我的目的,就是‘問’本身。追尋的過程,即是意義。不求完美無瑕,但求無愧本心,循心而行,得見真我。”
他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奇異的穿透力,仿佛在每個人心頭響起。
他的道韻并不華麗,沒有天花亂墜的異象,反而如同山間古松,扎根巖石,堅韌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