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小文這時也插口道:“爺爺,兩妹妹聽我們講起老家的事,她們也說過想回去呢,這個要不要問問她們啊。”
聽到外孫子也想回,爺爺也是應道:“這個得去問你們姑姑和姑父,一起回去也好,反正村里都是自己人。”
然后又向林昊道:“小昊啊,這樣,你明天也去跟你姑姑確認下,如果曉敏曉丹也想回去,也一起吧,怎么說也是潮汕人,現在孩子們也大了,懂事了,得讓他們多見見老家的風俗習俗,以后才懂。”
奶奶算了一下道:“老頭子,再過半個月就是雙忠圣王壽誔了,現在老家那邊還有舉行嗎?”
雙忠圣王指的是唐代官員張巡和許遠,他們是潮人崇奉的兩位民族英雄?6?8。
雙忠圣王張巡(709-757),唐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開元進士。
安史之亂時,以真源令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縣)抵抗安祿山叛軍。
至德二年(757)移守睢陽,與太守許遠共同指揮作戰,以六千八百人抵抗敵將尹子奇指揮的十余萬叛軍的反復進攻。
本可棄城逃生,但認為睢陽是江淮要塞,故誓死捍衛。
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依靠人民堅守數月不屈。
糧盡后,先食馬,馬盡則羅雀掘鼠,雀鼠既盡,張巡甚至殺其愛妾(霍氏情愿獻身而自刎)以食士,許遠也殺其奴婢童仆,煮成肉湯給士卒充饑。
睢陽失守后,與許遠被俘,罵賊而遭殺害。朝廷為了紀念他們的忠烈,在睢陽城建立了祠廟?6?8。
許遠(709-757),唐杭州鹽官人(今浙江海寧西南),字令威。
安祿山叛亂時,被玄宗任為睢陽太守。
至德二年(757)遭安祿山部將尹子奇圍攻,他與真源令張巡協力守睢陽,最終被殺?6?8。
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潮汕人民對這兩位忠烈英雄的崇敬之情深厚。
當時,潮州軍校鐘英途經睢陽雙忠廟,深感敬仰并祈求神靈庇護。
他夢見神靈指引找到十二尊神像和一把銅棍,并告知在潮陽建廟之處。
鐘英遵循神旨,將這些神像和銅棍帶回潮州建廟。
朝廷賜予廟宇名為“威靈廟”,并封張、許二人為“雙忠圣王”,從此張巡和許遠的故事在潮汕地區廣為流傳?6?8。
雙忠圣王已成為潮汕地區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其忠烈事跡被世代傳頌,成為了中華民族忠貞不渝的象征?6?8。
以前每年農歷二月十五日,九月十八日,,十二月二十四日,正月初四日都有舉行很大的盛會,所以奶奶才會如此問。
這事爺爺也不是很清楚,不過上次回鄉祭祖也搞得很好,如果這次有他回去,想來再舉行這樣的盛事也是沒什么大問題的。
只要在村里舉辦,不鬧的太大,想來也不會有人不長眼的去上告的。
而且這樣的盛事,林昊林文林武這些孫子輩的都沒見過,一聽奶奶講起這事,爺爺還真的有那個心思啊。
看出爺爺的意動,林昊也是連忙道:“這樣,爺爺,反正有沒有舉行,都得回去,我明天就去問姑姑,看她怎么說。”
而小文小武聽到確定下來后,也是高興的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