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并未給人員限制,大人們可以自行決定留下的人員。
但若是出不來成績,吏部自會找他們談話。
大人們也不會盲目留人,就算皇帝不給限制,他們心里也清楚能加幾個人。
小試持續時間較長,共有十日。
翰林院舉辦小試時,太子也去了。
報名參加的,大多是自認為學識淵博的學子。
沒想到第一個問題就把他們難住了。
誰知道翰林院不考較學問,而是問他們如何教化百姓。
讀書人多少都有些自視清高。
有些家境貧寒的,一邊享受全家供養,一邊瞧不起自已大字不識的父母兄弟。
何曾想過給他們啟蒙開化。
反而是那些出身高的學子,回答的更為全面。
這就體現出家族底蘊的重要性了。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本就對應著不同場景。
不過翰林院也選出不少好苗子。
他們這里的確是最好選的,能一路考到京城參加科舉的,哪個不是文采出眾。
不會做事沒關系,會寫文章也行,他們以后不僅要給翰林院寫,朝廷六部九司,都需要他們代筆,事情多著呢。
工部的考試最另類。
那些想著工部油水少,會簡單一些,報名碰運氣的。
看著一堆木頭和工具直接傻眼了。
按著圖紙拼出對應物品,這在他們眼中十分容易的事,難倒了一大批人。
還有的連圖紙都看不懂。
古尚書愁的胡子都拔掉好幾根。
學子們也是愁眉苦臉,這些他們真沒干過啊。
主要是科舉不考這些,誰會浪費時間在這些事上呢。
其他地方的小試情況也大差不差。
真正重要的內容,沒幾個能答上來的。
基礎的倒是能說過去。
這也不能怨學子們,他們從小學的東西就是這些。
只能找那些悟性較高的來湊數了。
小試選出的學子,男女幾乎各占一半。
這次大臣們沒有任何異議,他們只想趕緊把這些新人培訓出來,給他們分擔些工作。
下屬們熬的頭暈眼花,怨聲載道。
有人用就行管他男女老少呢。
……
吏部這幾日是最忙的,又要管殿試后高中之人的安置,還要管小試。
其他大人有啥不明白的還想讓他們去幫忙。
吏部尚書毫不客氣的多選了好幾個人。
不用想就知道以后會有多忙,不趁著現在多扒拉點人,下一次進人又是三年后了。
六部九司官員增加,他們的工作量也是成倍增長。
這次小試,內閣也插了一腳,從六部現有官員中提拔一批。
以后要處理的事更多了,他們也缺人啊。
造成這一切的孟景行,對此一無所知。
他被秘密幽禁在皇宮的一處地牢中。
除了皇帝和太子,只有裴執和葉逢春知曉他的位置。
其他人都以為他死了。
他的活動范圍僅限于地牢那三間屋子。
布置的很豪華,一日三餐都有專人負責,務必讓他身體快速恢復。
畢竟被雷劈了那么多次,能活著都算他命大。
盧靜姝從裴執那里知道,自已的藥劑還是有副反應的。
孟景行很明顯有些上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