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念安臉上是掩飾不住的震驚。
盧靜姝笑了笑,想她一個職業經紀人出身的現代女性,不知看過多少奇葩劇本的,什么樣的腦洞沒見過。
上下結合一下,只要大膽想象,她就能猜出來這家伙是什么來歷。
“安安,其實我更好奇你為什么要叫我娘?”
盧靜姝提出疑問后,自顧自往下說。
“是因為你們認識我,或者說在你們成長的時候,我的某一世和你們有過交集?”
從盧靜姝敞開天窗說亮話開始,盧念安的小嘴就沒閉上過。
不僅嘴巴越長越大,眼睛也越瞪越圓。
盧靜姝幫她把下巴合上一些,省的她下巴脫臼了。
看她震驚到合不攏嘴的樣子,就知道自已猜對了。
安安收拾收拾心情,然后道:“其實我能生出靈智確與你有關。若沒有你,我們也不一定能出來,這樣來說,你的確是我們的母親。”
接著盧念安給她講了一個小和尚養石頭的故事。
在很早很早之前。
一個小和尚在下山化緣時,去溪邊取水,看到了淺溪中漂亮的小石頭,他想著撿一塊回去做裝飾,結果就挑中了其中最大的一塊。
快跟跟小和尚的腦袋一樣大了。
那塊石頭上的紋路是他從沒有見過的花紋,在陽光的折射下像是舒展開的云霞。
小和尚很喜歡,就把它帶回自已的住處,放在一個漂亮的壇子中,并且每日給他澆水。
小和尚很忙,每日要去很遠的地方取水、化緣,還要跟著師傅們打坐修煉。
晚上他就會坐在石頭旁邊念經。
有時候也會抱著這個石頭去外面曬太陽。
就這樣過了許多年。
小和尚變成了青年和尚,師傅讓他下山體味人間百態,他就把這個大石頭也帶了去。
那一路上,和尚帶著他遇到過騙子,遇到過盜匪,也遇見了戰亂和天災。
他們在山洞里過夜、也曾以天為蓋地為廬。
和尚曾被皇室奉為座上賓,也曾被人當叫花子驅趕。
這個拿著石頭的和尚,走過那片土地的角角落落。
幫助過無家可歸的孩子,也救助過瀕臨死亡的小鳥。
也許是聽了太多佛家典籍。
也許是見過太多是是非非。
石頭慢慢生出靈智,開始有自我意識。
但他不能說話,也不能動,只能由著和尚將他帶去各種地方。
遇見各種人,遭遇各種事。
他記得第一次感受到陽光、感受到雨水、感受到風。
他記得聽過的第一聲鳥叫、第一聲蟬鳴。
他記得自已第一次聞到味道。
那是和尚燃起的一爐香。
后來和尚成老方丈,石頭還是那個石頭。
老方丈開始在自已的寺廟開設道場,講經論道。
石頭就在他旁邊,替他壓著書角。
老方丈八十八歲時,將衣缽傳給小徒弟,在禪房內坐化。
石頭也隨著他的佛珠一起,葬入地下。
日月輪轉、斗轉星移、山川變成了河流,荒地變成了良田,老和尚的墳墓早就消弭在時光中,石頭則越埋越深。不知過了多久,石頭被一個修士挖了出來。
石頭這時候已經變了模樣,那修士稱他為靈玉。
在石頭重見天日的第二天,修士將他雕琢成手鐲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