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緣糾正:“我只是支持他的事業,并不支持他離婚。”
一碼事歸一碼事,他得仔細說明他的立場。
許志華冷笑:“他的事業如果一直在大西北,我們遲早得離婚。”
李緣忍不住勸道:“小華,何必苦苦相逼。依我看,你們不如一人各退一步。”
“怎么退?”許志華搖頭:“我讓他調來京都,是為了家庭的未來,是為了兩個孩子的未來。他如果還要繼續搞他的科研,未來只有死路一條,根本沒任何出路。”
李緣蹙了蹙眉,解釋:“科研是為了發展科學技術,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怎么能算沒有出路。小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事,方可能掙到真正的出路。”
“可他都奮斗二十多年了,也就當一個小團長!”許志華不滿呵斥:“你作為他的父親,不該鞭策他上進嗎?你怎么反而在給他找借口!”
“他一直都很上進。”李緣并不贊同她的說辭,“在他感興趣的領域,在他熟悉的領域,他做得還算不錯。不是非要調到最繁華的京都來,野心勃勃要往上升,才能稱為‘上進’。”
許志華反問:“爸,京都不好嗎?你也知道京都最繁華,你也知道這兒的教育資源最好,不是嗎?如果京都不好,你也不會來,是吧?”
“不是。”李緣搖頭:“我留在京都,并不是因為它繁華,而是因為我親近的人都往這兒靠攏。”
許志華追問:“那茂盛呢?你不希望他也往這兒來?你幾個徒弟都要來,對吧?您怎么能這樣?只顧著徒弟,不顧著自個的兒子!”
“對。”李緣道:“他們都有打算要調過來,是他們主動要來的,并不是我喊來的。徒弟,我向來都疼。兒子,我也疼。他們是主動要調來,而茂盛他不樂意。他如果真愿意往這邊來,我又怎么可能袖手旁觀。”
“他不愿意,您可以勸啊!”許志華抽泣起來,“就我一個人跟他鬧……你們有沒有想過我的心理壓力?這兒不是我的娘家,也不是我的婆家。他不調過來,我一點依靠都沒有。我嫁給他,就是圖他能讓我依靠,不然我嫁給他做甚。他不為我著想,他總得為兩個孩子著想吧。”
“爸,兩個孩子都十幾歲了,接下來要讀高中要念大學。他們現在的學校比基地那邊的,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孩子們能去公園玩,能去游樂場玩,還能交到很多朋友。我問過了,如果茂盛調過來,他們以后能去更好的大學讀書。”
“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的未來誰來保障?誰家父母不是盼著兒女好的?他怎么能那么自私,只顧著他自己的興趣愛好。他怎么不為兒女們想想?就我一個人挖空心思托舉他們,處處為他們著想——我心里頭多累多緊張,你們知道不?”
李緣見她哭起來,低低無奈嘆氣。
“小華,我懂你的苦衷。為人父母,滿心滿眼都是孩子。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不過,你不用有壓力。只要我在京都一天,必定為孩子們尋最好的出路。你所謂的大學推薦,我也可以托人幫忙。”
“當真?”許志華有些不敢置信。
李緣點點頭。
許志華的臉色總算緩和一些,卻仍支支吾吾表示遠遠不夠。
“如果茂盛調過來,兩個孩子也能有爸爸陪伴。我們一家也才四口人,長期兩地分開……多不合適,對吧?”
李緣卻沒松口,解釋:“孩子都已經十幾歲,不是幾歲。他們已經到了可以脫離父母的年紀,等他們讀高中念大學,都是要去內宿的。寒暑假的時候,你可以帶他們去西北陪茂盛,他也能請假過來陪你們。另外,他都四十幾了,能干的時間也不長了。等孩子們長大,他多半也能退休了。”
“爸!”許志華有些生氣:“您就不能勸他調過來嗎?哪怕不為孩子,也得為你自己吧。您——別怪我說的話不好聽。您也上了年紀了,人生七十古來稀。您要是有個病痛什么的,不希望兒子在身邊照顧著?您也就這么一個兒子了呀。”
李緣搖頭:“你說得沒錯,我確實年邁了。人有旦夕禍福,指不定哪天倒下就沒了。不過,我仍不會以這個理由讓他回來。我是我,他是他。他敬重我,我也尊重他的職業選擇。他能回來,我樂意。他不愿回來,我不勉強。另外,我身邊還有幾個徒弟,尤其是小婉。只要有她在,我不至于倒下也沒人照顧。”
他不是不曾倒下過,摔斷腿那會兒,都是小婉一個人跑前跑后照顧著。
女兒去世那會兒,他悲痛欲絕病倒,也是小婉一個人醫院家里兩頭跑。
他現在的一日三餐,外加住宿和工作,都是小徒弟看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