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蠻為兄,中原為弟。
此言一出,奉天殿內頓時沉寂了一絲,而后,諸多文武百官便迅速一個個開始一臉‘怒意’的呵斥北蠻使臣。
“大膽蠻夷,焉能如此欺我大周!”
“爾等蠻夷也,怎可為兄?”
“放肆,區區北蠻,怎敢僭越稱兄,即便是皆為兄弟之邦,也應該是大周為兄,北蠻為弟。”
雖然在場的官員都知道,如今的局勢,確實就是北蠻占據上風,年年叩關,而大周朝廷,只能在邊境駐守重兵防守。
幾乎不能有效的組織反攻,近百年時間下來,還是被對方推了數千里疆域。
但縱然明知如此,他們也不敢答應此事。
誰答應,誰就得遭受罵名。
反正只是反對幾句而已,對他們而言反而可以增長自己的名聲,給外界的百姓留下一個有骨氣的印象。
而上首的元康帝,所考慮的自然不止是一些虛名,他想要的是實際利益,只要北蠻撤軍,他便可以瞬間騰出數十萬大軍。
這股力量,可以幫他鎮壓南疆,處理李成國之患,可以掃平江湖之上,這些年來愈發跳脫試探朝廷的江湖勢力。
更能騰出手去對付青天教。
亦或者增兵東海邊關,防備妖族入侵。
可以說,這件事對于大周朝廷而言,百利而無一害。
他有雄心壯志,可奈何掣肘太多,內有以姬成道為首的勢力,讓他的雄心壯志無法施展,外有反賊造反之心不死。
內憂外患之下,他只能勉力維持中原的安穩。
現如今他等的機會終于來了,心中難掩激動之心。
不過畢竟身為皇帝,他還是有幾分養氣功夫的,一方面這只是一個可能,并不代表著一定就會談和,二是要看看北蠻方面的條件。
至于三,那自然就是影響了。
看著下面的朝臣群情激奮,他若是直接答應下來,那無疑會背上一個昏君的罵名,就算是要談和,要低頭,也應該讓下面的人去背鍋。
隨著他的一個眼神,下方的禮部尚書心下暗暗叫苦,知道皇帝的意思什么,罵名他來背,而好處則由皇帝來拿。
可他沒有選擇。
“大殿之上,不得喧嘩!”
百官群情激奮之際,李承忠當即高聲道。
而扎古木等幾人的臉色則是不太好看,他們能夠聽懂中原的語言,知道那一個個‘蠻夷’指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不過身處于此地,他們也辯不過那么多的中原官員。
大殿剛剛寂靜,禮部尚書便跳了出來道:
“我大周立國六百年,軍威正盛,麾下百萬大軍,強者如云,戰將如雨,縱然談和,也應該是雙方平等相待。
焉能屈居于金圣王庭之下?”
“大周皇帝陛下息怒,此乃我父汗的命令,吾等也只是闡述而已,若大周皇帝陛下不愿談和,吾等亦能回去復命。”
扎古木淡淡一笑,看似請罪,實則卻像是吃定了中原朝廷一般。
對于中原王朝的困境,他們當然也是心知肚明,知道談和乃是最為符合中原朝廷利益的做法,之前不提,只是因為他們沒有透露這方面的態度而已。
“你”
禮部尚書語氣一窒。
元康帝眼睛一瞇:“無妨,朕沒有惱怒,兩國談和,乃是惠及天下百姓之事,朕的氣量還沒有那么小。若只是兄弟之盟的話,并非不能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