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秦晉赤裸裸的分級制衡和提走最富裕的三和口岸型城市作為分權,齊秀峰也不敢表示不愿意,畢竟起碼還給他留了寧德和漳州兩個口岸型城市作為財政支撐。
而這套制度一旦落實,各市府,縣鄉村四級政府的自主權力就大大被閹割,最狠的是這套財政制度直接否決了古往今來的財政赤字預算。
一旦那個官員想大搞政績工程,又能力不足的話,直接在頭一年的財政分配上就把他給否了。
他知道秦晉求穩,但是沒有想到秦晉求得這么穩,直接把財政收入和官員,政府支出掛鉤,你頭一年干的好,第二年就分得多,就有更多的錢搞事情提升你的政績。
想用錢,就多掙錢,狗屁能力沒有,就想憑借手中的權力貸款搞赤字財政的時代結束了。
根據秦晉主導的現有官員考評制度:
積分分為優良中差,一年考核一次
優升,積分滿三個優升半級,五個優升一級。
良平,一個良管兩年,三個良為一個優。
中留,一個中降半級留用,三個中降一級使用。
差免,一個差降一級調職警告,三個差直接免職。
根據這套財政稅收改革,那么所有各級官員就不得不在建設,發展,提高整體社會財富而頭痛了,畢竟你可以擺爛,可不等財稅不平衡,你特么的就得被免職。
作為官員,想要在這套政策下拿到良,其實還是很難的,不僅要保證收支平衡的前提下,社會無重大事件發生,還得過官聲考評那一關,就有點讓能力不行的焦頭爛額了。
至于拿優,那就得在良的基礎上給地方政府和軍政府都賺上那么一點,還要連續不斷的持續增長,這就需要地方官員不僅有魄力,還得有真能力。
收支不平衡為中評,發生地方性大事件為差!
在閩贛,是把中庸這個詞貫徹到了極致。
作為地方官,上下都求一個穩字,高風險高投資直接被上頭給你擔了,基數財政和保底稅收老百姓給你保了。
你真正需要做的就是在維護這套平衡系統的同時,適量的,腳踏實地的持續增長地方人口和經濟。
還真有點說難也不難,說不難也難的那種意思。
至于三個特別財政,就相當于秦晉的三個最大的錢袋子,畢竟這三個城市和寧德,漳州一起作為最先開關發展起來的港口海關型城市,泉州作為閩中的政治中心,自然吸納了最多的金融行業,廈門和漳州作為航線最短的島港關口城市,鐵路一通,直接從距離上就優先成為了貿易型城市。
而福州擁有少量的平原,自然被工業選為最佳發展地,只有寧德,海島多,山地多,雖然在政策上一直被秦晉優待,可一直發展得只能說很勉強,不過好在他背靠福安,屏南等礦業區,有發展自主型產業的潛力,秦晉也撥了錢和技術,現在正在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