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日本連續在蘇浙,武漢打了兩場大規模消耗戰后,他們在華夏幾十年的積累都打沒了。
西方一缺糧,整個東方的戰爭都陷入僵局,如今大家算是切身的感受了一回秦晉平時的那種心態。
爆發戶就是不一樣,原本那些陷入僵持不下的局部戰爭,在這種經濟大爆發的膨脹視野下,反而懂得了取舍。
金融思維改變戰爭思維,以前那些啃不動的硬骨頭,一旦發現無利可圖,立刻放棄,然后集中資源和優勢兵力狂砸關鍵節點!
一場戰斗,不再僅僅局限于一地得失,更看重它所承載的利益價值。
畢竟現在除了閩中,大家都缺糧,向他買,他又死活不肯賣。
遠東的金融起來了,南洋,美洲那邊的糧食在高價收購的誘惑下也出來了。
好多當地人看著糧食比魚蝦還貴好幾倍,紛紛把口糧省出來倒賣給糧食收購商,換取更多現金流在手里補貼家用。
而糧食收購商從南洋,中南半島,美洲購得糧食后,馬不停蹄的就往華夏和日本本土送。
即便是繳納了好幾道關稅,可一旦糧食進去市場,仍然是翻倍的利潤。
僅僅四月份一個月,就有超過800萬噸糧從世界各地抵達華夏各方手中。
商人在利益的誘惑下,可以不遠萬里給你收來你任何想要的。
原本那些因為戰爭原因停滯不能生產的企業和軍工,也在資本介入后,瘋狂的蓬勃發展。
滿世界的商人,就像血管里的鮮血一樣,把各自所需的物資,通通疏通到位!
即便是閩中,也因為外資的投產,當月的進口量就直接翻了11倍!
日本在上海更瘋狂,除了將日本企業直接拉到上海,蘇州,浙江一帶搞合資套錢外,還直接把本土兵工廠分廠建到了華夏的土地上。
雖然名義上是南京偽政權的,可所有人都知道,這所謂的合資,就是日本人找了個華夏人當殼子,里子全是他日本人說了算。
不過即便是這樣,也確實大量的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問題和經濟問題。
錢這東西很奇怪,它不能吃,不能穿,可是有了它,你就有得吃有得穿。
雖然貴是貴了一點,可餓不著,冷不著,人不吃虧,就是最大的福氣。
看著手里彭庶民的報告,秦晉道:
“庶民,我已經按你說的辦了,你的計劃呢?我怎么沒有看到結果?”
彭庶民指著一串串高昂的物價和各地的工業招工信息道:
“主公,引天下資本入局,我本來就不只是為了我閩中一地!
老師說過,謀士當謀天下,我不會寫愿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但是我知道如果戰爭繼續這樣打下去,我閩中就是再有一億噸糧也救不了我們所有的同胞。
所以我求主公不計一時一地之得失,讓所有人發財,就是讓四萬萬同胞活命!
不管他是藍的綠的紅的,是華夏人還是日本人,只要發財啊,他就得干事情,干事情就需要勞動力,需要勞動力,就要養勞動力,我四萬萬同胞,就是四萬萬勞動力。
這么干,只要是勞動力,他就能活命!
是勞動力,就免于饑荒和餓死,病死!
未來是我們的,今天保留一分元氣,明天我們的起步點就更上一層樓!
主公,謝謝你,讓我和老師,讓我們,對得起一回這熱愛的土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