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軍的統帥多少也會夸大一些戰果,而問答的重臣,通常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畢竟是朝廷面子上的事,只要不過分,大家并不會太過糾結。
問答之后,主持儀式的重臣,就會象征性的檢驗大軍戰果。
然后就會當著現場無數百姓宣布,戰果真實,我梁軍大勝。
之后,圍觀的百姓就會歡呼迎接凱旋之師。
大軍會通過得勝門,進入武勝大街。
此時安排好的樂師就會演奏得勝之樂
上京的武勝街,街面寬大,可讓車馬八列通行。
得勝歸來的大軍,在這里會得到百姓的夾道歡迎。
之后,大軍會抵達皇城正門前的廣場。
在這里會搭建宣功祭天臺,大軍統帥要在這里焚香祭拜戰死的英靈。
并獻上此戰抓獲的戰俘與斬獲的敵軍首級。
而進行這個儀式的,必須是此戰的首功者。
獻俘獻首儀式之后。
將領會入宮接受圣上封賞。
之后又會安排賞功宴席。
女侯爺說的仔細,李原也聽的認真。
不知不覺間,上京城已經遙遙在望了。
此時,在得勝門外,
人頭攢動彩旗飄揚。
數萬名上京百姓扶老攜幼,舉目遠望。
他們今日要在這里迎接大勝歸來的龍驤軍。
這些日子里,上京的酒肆茶館中,到處都流傳著龍驤軍與李校尉的故事。
百姓們也想見見這位傳說的英雄,是不是真的三頭六臂。
而在得勝門最大的彩臺之上。
端坐著十幾位紫袍玉帶的大梁官員。
第一位是大梁左相蔡宏文,乃文臣之首。
此次北門慰軍之事,也是按照慣例,由這位左相大人親自主持。
第二位是兵部侍郎李秉孝,年過四十,方面長須,氣質剛毅。
他也是大梁朝中少見的秉公執法之人。
第三位是于洋侯高德善,此人在勛貴中地位較為邊緣。
他身材矮胖,性格隨和,看似人畜無害,平日里也無甚追求,只圖享樂。
在輔國將軍一黨中,也不過是個打醬油的角色。
北門慰軍,按規矩勛貴至少要派一人觀禮。
但這慰軍之禮,由文官主持,自然是左相的主場,勛貴們在此不受待見。
加之需要早起忙碌,算是一樁苦差事,勛貴們大多不愿參與,最后便將高德善這個邊緣人推了出來。
此時的高德善也是一臉的無精打采,哈氣連天。
在這三人之后,便是其他的陪臣。
不過此時。
身為慰軍主持的左相蔡宏文,臉上并無半點喜色。
甚至隱隱的,還有一絲憂慮。
原因倒也簡單,前幾日,他派妙喜禪院的靜虛法師為使者,前去拜訪龍驤侯。
更是異想天開的,想以靜虛的攝魂之法,控制住這位女侯爺為己所用。
結果這位和尚一去,便杳無音訊。
這幾日也沒有任何消息傳回來。
沒有確切的結果,這讓左相心中很是慌亂。
一旦自己和靜虛和尚的謀劃被那位女侯爺知曉。
那自己和龍驤侯,必然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左相現在心中隱隱有些后悔,自己當時真是鬼迷心竅,居然答應了靜虛和尚那么荒誕的提議。
這事左相越想,內心越是不安。
他在這彩臺上真是如坐針氈。
正在這時,下面的百姓傳來了喧鬧聲,有人高呼。
“來了!來了!那是龍驤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