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這些騎兵們都已做好了準備。
曹鸞一聲令下,三百并州騎兵從城門魚貫而出。
隨即向著中石城的方向而去。
李原也帶著自已的親衛緊隨其后。
近四百騎兵在城外踏起了滾滾煙塵。
曹家眾人站在城頭,心中是默默祈禱。
二十里地的距離,對于騎兵來說并不算遠。
放開了馬力幾乎是轉瞬即至。
前面的哨探騎兵回稟,前面發現北蠻人。
曹鸞與李原帶馬立刻沖上了一處高坡,向遠處望去。
那是一座荒廢已久的農莊。
當年,大梁在赤水河北岸修了不少的農莊屯田,但多數都在北蠻的侵擾下沒能保住。
這處遺棄的農莊就是其中的一座。
此時在那處莊子的外圍。
數百的北蠻騎兵散開了陣型,將道路封鎖的是嚴嚴實實。
李原舉目仔細看去,這些北蠻烏林部的騎兵,與李原見到過的鐵勒人牧奴騎兵看著差不多。
大多都是身穿破舊的皮袍,有甲胄的并不多,腰胯彎刀,身后帶著騎弓與黑羽箭。
戰馬往來奔馳間看著很是彪悍。
而在那處殘破的農莊之中,影影綽綽能看到很多的人影在晃動。
那應該就是被這伙騎兵困住的西石城兵馬。
這也是李原第一次見到并州義軍步卒的戰法。
西石城的這支兵馬中主力是兩百余名大盾兵。
每人都帶著一面門板大小的大盾用繩子挎在身側,而武器則是丈許長的短矛
配合這些大盾兵的則是兩百名長矛手與百名射手。
他們的戰法也很簡單,便是兩個大盾兵與兩個長矛手一個射手組成一個小陣。
大盾兵頂著門板巨盾負責防守,而身后的其他人負責進攻。
上百個這種小陣,將這處農莊的道路死死堵住。
目前看,這種戰法似乎很有效果。
那些靠機動性和騎弓作戰的北蠻游騎對這支王八陣幾乎是毫無辦法。
北蠻人嘗試著沖了幾次,但射出的羽箭多被大盾擋住。
而對面的步弓手卻射死了這邊十幾名過于靠前的北蠻騎兵。
雙方士卒的人數差不多,而并州義軍的陣中還有一千多武裝起來的百姓民夫。
所以五百北蠻游騎并不想沖陣。
他們只是時不時的三五十騎為一隊,沖到莊前拋射一頓箭雨,然后迅速退回。
于是雙方便就這樣僵持了下來。
而西石城的兵馬也終于等到了援兵。
李原只是略略看了一眼,便想出了應對的戰術,他對曹鸞說道。
“曹姑娘,咱們兵分兩路。”
“你帶三百騎兵從左側沖過去,將他們的一翼沖散,別給他們用騎弓的機會。”
“我從右側包抄,咱們在合擊他的中軍。”
都是打老了仗的人,曹鸞迅速點頭認可了李原的方案。
隨即,兩隊騎兵從山坡上是直沖而下。
援兵的出現,讓這伙注意力大多在農莊方向的北蠻騎兵是措手不及。
還沒等發揮自已騎射優勢,便被迅速的拉入了混戰。
雙方一交手,李原就發現這些北蠻騎兵遠不如鐵勒的兵馬,很多似乎只是剛征募來的牧民。
其實李原的感覺很對。
他上一次在赤水河面對的可是鐵勒的常備軍,而眼下的這支不過是烏林部的游騎。
實力相差不可謂不大。
所以,那三百并州騎兵雖算不得精銳,但也能與這支烏林騎兵打的有來有回。
當李原的親衛從右側沖入敵陣的時候,這些烏林騎兵迅速被沖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