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叫老羅頭的兵戶,舉著一面圓盾護住了周身。
他身為什長要行在全隊的最前面。
黑娃子與幾個新丁手持長矛,跟在他的身后。
近百個這種小陣,借著夜色的掩護,向著外營的北蠻人撲了過去
為了對抗北蠻,北川道督軍府演練了新的戰法,便是這種十幾人互相配合的小陣。
據說這種小陣戰術是由青原伯所創,攻防進退頗有章法。
四位州府將軍,對李原的戰法都非常信任,立刻便在北川兵戶中推廣了起來。
兵戶村寨會根據自已的人丁數量,編成八到十個這種配置的小隊。
平日里在鄉務農,一月中操練五日,戰時便集結成軍。
每個小陣,通常由一名什長與兩名伍長率領。
一般陣前配有三名刀盾手,負責撐盾為小隊遮蔽弓箭。
小陣主要的攻擊輸出為七八名長矛手,他們借著刀盾手的掩護,緊跟其后伺機突襲。
而在小陣的后面,又有兩三名弓手負責壓陣,尋機射殺敵人。
此外,小陣的隊尾,一般還有兩名輔兵,用扁擔挑著備用的武器與箭矢隨時補充損耗。
這種北川道兵戶編練的小陣,與并州義軍的小陣有其異曲同工之妙。
所不同的,只是并州義軍更喜歡厚重的櫓盾,也就是那種沉重的大方盾。
陣中的長矛手要少一些,但會讓所有人都攜帶投槍。
而北川兵戶們則更偏愛輕便一些的圓盾,陣中長矛手的數量也會更多。
此時,兵戶陣列距離敵軍不遠。
對面正有敵人的游騎向這邊拋射羽箭。
帶隊百長的哨子聲吹的更加急促。
老羅頭,示意身后的兵戶們趕緊向盾牌后面靠攏。
隨即咚咚響,有幾支北蠻人的黑羽箭射在了盾牌上。
一個躲的慢的新丁被一支黑羽箭射中了胸口,不過那個家伙運氣好。
箭矢居然被護心鏡給擋住了,但即便如此,他也嚇的是渾身發抖。
老羅頭一陣的招呼,勉力維持住自已的小陣不散。
但他能聽得見身后左右,兵戶們粗重的喘息聲。
距離他最近的黑娃子,嘴里甚至傳來了輕微的嗒嗒聲響,那是牙齒在瑟瑟打顫。
羅老心中有些不屑,這些新丁剛才在帳篷中各個是求戰心切,現在上了陣沒有一個不慫的。
反倒是幾名老卒表現沉穩,進退有度。
羅老頭這一隊是大軍的二陣,在他們的前面,還有一列兵戶為大軍先鋒。
又一陣急促的哨聲響起,前面那一列兵戶立刻按軍令,吶喊著沖進了北蠻人的隊列之中,隨即便陷入了激烈的混戰。
羅老頭借著盾牌的遮蔽瞇眼向前方望去。
夜色昏暗視野極差,只能借著微弱的火光,影影綽綽能看到無數的持矛人影在向前沖鋒。
有人被奔馳的戰馬撞翻,但那騎馬的騎士,迅速便被人影淹沒。
那些北蠻騎兵,被兵戶們的長矛陣逼的是慌亂后退。
各種兵器的砍砸碰撞之聲,混雜著人類的慘叫嘶吼聲,一股腦的灌入了羅老頭的耳中。
前隊的兵戶似乎攻破了北蠻人的騎兵隊列,他們挺著長矛吶喊著又向前猛沖。
前鋒獲勝,讓這老兵戶也變得有些亢奮難抑。
其實這種順風仗他也是第二次遇到。
以往大梁兵馬遇到了北蠻人,通常接戰不到片刻,陣線必然會崩潰。
將佐們通常會帶著親兵率先潰逃,將無數慌亂的兵戶棄在戰場之上。
對這些可憐的兵戶來說,唯一能做的便是逃,不顧一切的逃。
老羅頭當兵戶當了十幾年,在逃跑方面可說是經驗豐富。
首先絕不能第一個跑,當官的不跑,他們這些當兵戶的也絕不能跑。
臨陣先退,只要被檢舉查出來,這腦袋是要被督軍府拿去祭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