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三郎在東石堡舉事以來,因為多次打敗了來圍剿的郡府兵,可是名聲大噪。
所以不斷有被鄉紳惡霸壓迫的兵戶們來投奔。
東石堡義軍的人數,也從最初的幾百人迅速膨脹到了近兩千人。
莫三郎年紀太輕,雖是弓術出眾武藝不俗。
但對于如何管理這么龐大的隊伍,其實并沒有什么經驗。
他也沒來得及對這些兵戶義軍進行整合。
所以這加入義軍的人多了,自然也就分出了山頭派系。
目前在義軍中,莫三郎以下,共有五位副首領與十幾位頭目。
其中以副首領廖麻子為首的一派,是義軍中的激進主戰派。
這廖麻子今年三十多歲,此人生的是身材高大面目兇惡。
最有特點的,便是他那一臉的麻子,在配上兇神惡煞的五官很能震懾住人。
此人本是遂州陽山寨的一名普通兵戶,因為犯了人命逃出村寨投了山匪。
后來東石堡起事的時候,他看到了機會,便帶了一伙手下投了進來。
他雖然武藝一般,也沒什么能拿的出手的戰績。
但此人主張血債血償,對鄉紳惡霸進行殘忍的報復,不但要屠家滅族,更要奸污女眷殺盡男丁。
所以在他的身邊,漸漸的聚集了一批對鄉紳惡霸滿懷仇恨的人。
而另一方,則是以副首領郭平安為首的溫和派。
這位郭首領今年四十多歲,方臉細目,是個看起來非常樸實的中年人。
他原本是一處兵戶村寨的百長,因不堪被鄉紳欺辱,便被一村兵戶裹挾著投了莫三郎。
這人性格沉穩,但又有些軟弱。
他主張義軍最好能尋到機會與府衙和談,得到府衙的諒解甚至是招安。
否則這上千的兵戶,真的要去上山做匪不成。
對于徹底做匪,義軍中的很多人是心中抵觸的。
所以贊同郭平安的人,隊伍中也有不少。
另外,郭平安這一派對于廖麻子的主戰派極為反感。
認為他們這么做,那兵戶義軍與匪徒何異?這是要將這支隊伍帶往絕路。
而廖麻子那一派又認為郭平安這些人是投降派。
兩派因為理念不同,互相看不上眼,時常在堂上爭論,今天也是如此。
不過這兩派雖是爭吵。
但他們對莫三郎這位少年大首領,還算敬畏。
原因也很簡單。
莫三郎的父親莫勇,原本就是這東石堡的鎮守官,為人仗義豪氣。
因平日里時常救濟難的兵戶,所以在遂州本地的兵戶中很有威信。
而莫勇被府衙官吏騙入遂州,被絞殺后。
莫三郎立刻發動兵戶起事要為父報仇,很多人就是看在當年莫勇的恩情才加入了義軍。
而莫三郎也是虎父無犬子,帶著義軍連戰連捷,也打出了自己的威望。
反正新來投奔的兵戶,都是沖著東石堡莫三郎的名號來的。
這也讓他在兵戶義軍中坐穩了大首領的位置。
此時,眼見著兩派人也爭論不出個結果。
莫三郎不耐煩的喊道。
“廖大哥,郭叔。”
“我義軍的歸宿咱們以后再議。”
“對了,前幾日你們不是,我們義軍要在提拔出一名副首領嗎?”
“我倒是有個想法要與你們議一議。”
義軍中的副首領本有六人。
前些時日,其中一人死于了傷患,所以這位置就空了出來。
那廖麻子與郭平安,都想把自己這一派的人推上去,增加在義軍中話語權。
所以對這副首領的位置,爭奪的很是激烈。
兩派都推出了自己的人選。
他們今天看莫三郎要下決斷。
兩人都想要看看,這莫三郎到底要提拔誰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