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與孤兒院的緣分,宛如一條隱秘而堅韌的絲線,貫穿了他的成長歲月。
他的母親自幼在孤兒院長大,那里承載著母親的苦難與成長,也因此,小時候的李曄常常跟著母親踏入這片充滿愛與哀愁的地方做義工,那些時光在他心間種下了溫暖的種子。
在一個薄霧籠罩的清晨,李曄如往常一樣,帶著小火龍外出晨練。腳步悠悠,不知不覺間路過了一家偏僻孤兒院。
眼前的景象卻讓他心頭一震,曾經略顯破舊的建筑如今已破敗不堪,墻壁剝落,雜草叢生。
他滿心狐疑:這般惡劣的環境,怎會還有人居住?
透過半掩的門扉,他瞧見里面僅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和十幾個瘦骨嶙峋的孩子。
當他的身影映入孩子們的眼簾,那一雙雙明亮卻又滿含畏懼的眼睛,像針一樣刺痛了他的心。
回到家中,李曄躺在床上,腦海中始終回蕩著那些孩子的眼神,思緒飄飛間,已故妹妹那純真無邪的面容漸漸浮現。
同樣的稚嫩,同樣的柔弱,妹妹的遭遇讓他深知這些孩子需要關愛,他輾轉反側,暗暗發誓一定要為他們做些什么。
次日,陽光灑落,放學后的李曄懷揣著積攢的零花錢,奔赴商店買了滿滿一袋零食,而后馬不停蹄地趕往孤兒院。
然而,當他踏入孤兒院大門,預想中的熱鬧歡迎并未出現,只有柳院長面帶微笑前來接待。
孩子們遠遠地躲在角落,怯生生地望著他。
李曄滿心疑惑,向柳院長詢問緣由,院長輕輕嘆了口氣,委婉說道:
“孩子,你瞧你這一頭醒目的黃毛,再加上亮晶晶的耳釘,模樣是有些唬人,孩子們膽小,一時半會兒還適應不了。”
李曄聞言,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裝扮,抿住嘴唇,一言不發。
李曄回到家中,站在鏡子前,緩緩伸出手,輕輕摘掉了那幾個象征著叛逆的耳釘,每摘下一個,都像是與過去那段用乖張偽裝自己的日子告別。
接著,他仔細地整理起發型,用手一點點撫平亂發,試圖讓一頭張揚的黃毛顯得柔和溫順些,讓自己看起來不再是那個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問題少年。
再次踏入孤兒院時,孩子們的反應截然不同。
之前眼中的畏懼如春日殘雪般消融,他們好奇地圍攏過來,眼中閃爍著純真的光芒。
李曄微笑著蹲下身子,向他們伸出手,這一次,小手紛紛怯生生地搭了上來,溫暖從掌心傳遞。
隨著相處漸多,孩子們愈發親昵,“李曄哥哥”這個稱呼脫口而出,清脆的童聲在孤兒院上空回蕩。
每當聽到這聲呼喚,李曄總會微微一怔,恍然間,思緒飄回到往昔。
他仿佛看到妹妹蹦蹦跳跳地向他跑來,要是妹妹還在,如今也該是豆蔻年華,扎著馬尾辮,穿著校服,和這些孩子一般大小,或許也會甜甜地喊他一聲“哥哥”。
妹妹的離去是他心口永遠的痛,而這些孩子的親近,在填補他內心空缺的同時,也讓他更加珍視這份情誼,決心守護好他們成長的這片小小天地。
在與孤兒院孩子們日漸親密的時光里,李曄找到了久違的溫暖與歸屬感。
他越發頻繁地穿梭于學校、打工地和孤兒院之間,哪怕生活被填得滿滿當當,心底卻滿是充實。
然而,時光的侵蝕在孤兒院的每一寸墻壁上刻下了斑駁的痕跡,墻體開裂、屋頂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