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神色肅穆,雙手合十,“阿彌陀佛。”
“陛下拳拳之心,貧僧感佩。”
“西行取經,誠為曠古爍今之壯舉。”
“其利有三。”
“其一,引渡真經,澤被蒼生,可固我大唐萬世仁德之基。”
“其二,彰陛下求法心誠,布仁德于四海,可懾宵小,安邦定國。”
“其三,佛法東傳,亦可補我中土教化之不足,儒釋道相濟,或能開萬世太平之新局。”
他話鋒一轉,語氣變得沉重,
“然其弊亦不可不察。”
“其一,路途遙遠,妖魔橫行,貧僧生死事小,若折損大唐國威,貧僧萬死難辭其咎。”
“其二,大乘佛法精深奧妙,其‘普度眾生’之宏愿,與我中土‘敬天法祖’‘忠君愛國’之根基,或有抵牾之處,恐引朝野爭議。”
“其三,取經之路,亦是各方勢力博弈之局,貧僧恐成棋子,反為大唐引來莫測之禍。”
“利弊交織,取舍之道,全在陛下一念之間。”
李世民聽得頻頻點頭,玄奘分析得鞭辟入里,利弊權衡清晰,沒有絲毫夸大其詞或一味鼓吹,更顯真實可信。
他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決斷,正欲開口拍板。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旁聽的鏡流突然開口,聲音清越,帶著一絲冰冷的質疑,
“皇兄,玄奘大師!”她的目光銳利如劍,直刺玄奘,
“鏡流有一事不明,望大師解惑。”
“大師口中所言大乘佛法,能解冤消災,度亡修壽,神通廣大。”
“然則,世間萬法,皆有其限。”
“鏡流斗膽請問,這大乘佛法,當真能如其所說,引渡‘一切’眾生?消弭‘所有’災厄?修成‘無量’壽身?此等宏愿,究竟是佛法無邊,還是……言過其實,甚至……”
“欺世盜名?!”
此言一出,殿內氣氛瞬間凝固!
所有人都驚愕地看向這位語出驚人的長公主殿下。
這幾乎是在質疑佛法的根本!質疑觀音菩薩的箴言!甚至……質疑陛下的判斷!
李世民心中猛地一沉!
鏡流的問題,恰恰戳中了他內心最深的隱憂!
他何嘗不知那所謂“大乘佛法”的本質,很可能是某種強大的精神渡化手段?
但如今的大唐,看似強盛,實則急需那兩尊“真佛”作為盟友,共同對抗更深層次的壓力!
他隱隱感覺到,那些高踞云端的大羅存在們,或許已經找到了繞過人族愿力庇護、直接弒殺人皇的方法!
他不怕死,但他怕自己死后,大唐分崩離析,億萬子民淪為仙佛博弈的祭品!
西行取經,表面是求取真經,實則是向靈山遞交的一份投名狀!
即便被佛法度化,至少人還在,國還在,就還有希望!
總好過在大羅的偉力下,一切化為飛灰!
然而,這番赤裸裸的政治交易與無奈妥協,如何能對鏡流明言?
他臉上瞬間布滿“震怒”,猛地一拍桌案,厲聲呵斥,
“放肆!玄奘大師乃得道高僧,觀音大士親點取經人!佛法無邊,奧妙精深,豈是你能妄加揣測、肆意質疑的?!”
“你自幼長于深宮,不諳世事,更不懂佛門廣大!休要在此胡言亂語,沖撞了大師!還不速速退下反省!”
鏡流看著皇兄眼中那極力掩飾卻依舊被她捕捉到的一絲痛楚與無奈,心中了然。
她沒有爭辯,更沒有委屈,只是深深地、深深地看了玄奘一眼,仿佛要將這個白凈和尚看穿。
隨即,她面無表情地起身,對著李世民和玄奘微微屈膝一禮,一言不發,轉身便離開了燈火輝煌的麟德殿,清冷的背影消失在殿外的夜色中。
……
一段時間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