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呢?
秦楓絕不會相信,其他所有的考生,都是干干凈凈的。
最多,他們不像武三斗這樣完全不識字,需要搞得這么過分罷了。
就這一次科舉,還只是第一場的院試,宋去華還有呂思正,就能從中攫取多么恐怖的利益?
這樣選出來的“人才”,以后若是真的做到了官員的位置上,會是什么樣的局面?
首先第一條,人家花出去的錢,那是必須要一分不少地掙回來,不然誰會做賠本買賣?
至于用什么方式掙,那歷朝歷代都不缺這樣的典范,只要有樣學樣就好,根本不需要糾結。
總之,到頭來倒霉的是老百姓,倒霉的是大明朝的江山社稷。
要不怎么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呢!
秦楓嘆了口氣,目光微微迷離,望向窗戶上露出的一角藍天,見白云悠悠,仿佛看穿了數百年的輪回穿梭。
記憶里,原本發生在洪武四年的那場科舉,也同樣是朱元璋寄以厚望,希冀著能通過這樣的考試,選出優秀的人才,充斥到各地,補足嚴重匱乏的官員位置。
可是到頭來……那場大明首次科舉,以徹底的失敗而告終!
史料記載,大明首次科舉選出的人才,能力不足,不知變通,只懂得經義文章,但對于實際層面的施政安民,缺乏必要的智慧,所以搞得一團糟糕,甚至連高居寶座上的朱元璋都注意到這樣混亂的局面,大為惱火,直接叫停了科舉,直到二十年后,才重新開啟。
現在從宋去華和呂思正的所作所為來看,雖然只是冰山一角,卻也可見一斑!
什么能力不足,不知變通。
這恐怕已經是文過飾非的托詞罷了!
實際上,那次科舉選出來的人,若是真能懂得經義文章,還真不一定能把情況搞到那么差勁。
多半是……朱元璋預想的開科取士,一系列的政策壓根就沒走出應天府。
到了天高皇帝遠的地方,浩浩蕩蕩的大明首次科舉,卻成了各地官員中飽私囊的一場饕餮盛宴!
這樣選出來的……
別說還沒有什么真才實學,就算還能有幾分本事,但他們為了撈回成本,也必定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刮地三尺,從老百姓身上拼命搜刮油水。
哪還能好得了么?
“大人!還、還要鄉試?”賀三斗苦著臉,雖然睡了三天不吃苦不受累的,但是這個活對他來說,簡直比沖鋒陷陣還遭罪,聞言就覺得一陣頭大,搓了搓手,尷尬地說道:“有沒有可能……換一個人……這考場實在太熬人了,渾身都不自在……”
“那不行。”秦楓笑道:“就算我答應,只怕那揚州知府宋去華,還有提督學政呂思正,甚至還有即將主持南直隸地區鄉試的那位學政大人,都不會同意的!”
啊?
賀三斗的腦子里終究是少了幾道彎,一時沒回過神來。
朱鏡媺和徐鼎臣卻是都聽懂了。
只是……
真的會這樣么?
泱泱大明,難道就找不出一個清廉公正,嚴謹持身的官員?
若是如此,父皇辛辛苦苦打天下,現在想起來豈不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笑話?
這些尸位素餐,貪婪無度的官員,跟前元那些黑暗的衙門,又有什么分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