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紅掛彩,跨馬游街!
這幾日,徐鼎臣一直處在人生中的高光時刻,坐在御賜的馬背上,仿佛坐在絕頂巔峰,俯瞰人間景象,只覺得春風得意馬蹄疾,虛無縹緲的未來,變得具體真實,而且繁花似錦,仿佛觸手可及。
這場夸官,乃是圣旨,并非徐鼎臣自己要炫耀。
自古以來,新科狀元就有“夸官”的說法,由吏部、禮部的官員,捧著圣旨,鳴鑼開道,而新科狀元郎身穿紅袍,頭戴紅花,騎著高頭大馬,在皇城的御街上昂首挺胸地走過,享受萬民朝賀,也享受萬眾矚目的無盡榮光。
因為這夸官乃是奉旨行事,所以不論遇到任何官員,哪怕是當朝一品,遇到了徐鼎臣跨馬游街的隊伍,也必須要當街下跪,向圣旨磕頭,高呼萬歲!
這樣的傳統,目的自然是為了激勵學子們的上進心,鼓勵他們更加寒窗苦讀,參加科舉,有朝一日也能做一回人上人。
雖然徐鼎臣中狀元之后,出乎意料地只是要了個縣令的位置,但這夸官的榮耀,依然半點不少。
一路上,見多了尚書、侍郎,什么叫國公、勛貴,這些平常仰望都看不到的那些在云端的人物,這會兒卻都得匍匐在自己腳下,神態恭謹,山呼萬歲。
雖然這份尊重不是給的自己,而是給的當今圣上,但徐鼎臣作為榮耀的享受者,依然覺得暈暈乎乎,仿佛是走在云里,如飲醇酒。
奉旨夸官,一連三日!
京城百姓俱都知曉,今科狀元郎竟然是個不到十歲的孩子,那真是文曲星下凡了!
待他們打聽到,這位史上最年輕的狀元,竟然是秦楓秦大人的親傳弟子,議論聲和歡呼聲更加熱情洋溢,顯然是把心中那份對秦楓的崇拜和景仰,也轉移到了徐鼎臣身上。
就這樣,三天的時間,徐鼎臣享受了最榮耀的風光,但他并沒有忘記本心,更沒有忘記一手栽培自己成才的老師。
圣旨約定的時間一到,徐鼎臣立刻結束了跨馬游街,換了一身更低調的衣服,徒步離了京城,直接回返淳化縣。
只因,三天前他跟老師也有過約定,要以狀元的身份,回到淳化縣學,給那些曾經一同學習一同生活的同窗好友,匯報一下此次殿試的見聞感受,那自然是最大也是最好的激勵,能夠讓淳化縣的楓蘭縣學,從此有了榜樣的力量,能夠更加凝聚神魂,說不定不久的將來,又會涌現出更多的狀元之才,最起碼也是進士頻出。
既然有了約定,秦楓便率領楓蘭縣學的眾學子,還有幾位老師,再加上天使投資人之一的蘭娘,一同等在門口。
秦楓和蘭娘并肩而立,偶爾相視一眼,眼眸中都是深深的情意,自也不必避諱任何人。
因為,聘書已經送去黃家,并且得到了對方父母的認可,這一步既然完成,接下來便是常規的走流程了,現在的蘭娘,已經可以稱作是秦楓未過門的妻子。
大明長公主朱鏡媺看著秦楓,心中只覺得好笑。
真行啊你!
你怎么想到讓父皇送這個聘書的……
父母認可?
父母敢不認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