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還是那個窮得叮當響的乞丐,沒有一絲絲改變。
去歲,得益于風調雨順,得益于秦楓的水稻灌溉新法,得益于戶部的攤役入畝新政,再加上幾年來休養生息,人心思定,也對于農業生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促進,大明的稅銀收入,已經遠超明朝初建的時候。
收上來的賦稅,若是換算成白銀,堪堪超過一千萬兩之巨。
這對比洪武初年的時候,已經是翻了一倍還多。
可是……
整個一年的歲入收成,竟然……還不夠修個河堤的?
雖然朱元璋也早就知道修建河堤要花錢,要花大錢,但也的確沒想到,這個錢花得如此恐怖,到了一個令人無法想象的地步。
河堤,要修,應該修。
但是國家這么大,方方面面都要錢,總不能修了河堤,其他啥都不做了吧?
雖然單安仁把所有的條款列得非常詳細,一筆筆支出都有翔實的數據支持,而且這個一千三百萬兩的方案,是最完善最透徹,也最費錢的,但……數量太大,實在是支持不起。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呢!
朱元璋嘆了口氣,不得已只能放棄這個看上去最讓人放心的穩妥方案,退而求其次,又往下查看。
單安仁給出的第二套方案,就沒有那么求全,而是優先修建那些已經岌岌可危的堤壩,其他湊合能用的,就先維持著,以后有了余錢再說。
但即便如此,這套方案最后算下來的總花費,也要達到近三百萬兩之巨!
咱的大明,有這么多錢嗎?
朱元璋甚至有些心虛地望了望戶部尚書黃鐸的位置。
若是三百萬兩都拿不出……
朱元璋繼續往下看,單安仁一共給出了三套方案,還有最后一套,大致的說法是,優先修建那些堤壩岌岌可危,而且一旦危險發生,造成影響極為可怕,會導致難以收拾后果的那些區域。
這也就是說……那些堤壩危險,可能決堤,但縱然決堤,也只是有限的危害,不至于導致大面積洪水泛濫……
這套方案,單安仁給出的最終估價,是四十萬兩白銀。
四十萬兩,大明能拿出來!
朱元璋不需要通過戶部,就可以確定這一點。
不過……他也深刻理解單安仁奏折上,用盡量委婉的口吻,提到的那個所謂的“有限的危害”,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謂有限的危害,是對朝廷的!
但是對于泛濫區的百姓來說,哪有什么有限的傷害,都是一樣的家破人亡,一樣的流離失所,一樣的生死難料……
只不過,這些區域淹沒之后,不會讓泛濫進一步擴大,說白了就是只有部分百姓遭災,事后朝廷賑災救助,雖然也花錢,但或許花得反而比處處修建河堤要少一些。
然而代價,就是不知多少數量百姓的生命,田畝,希望……
呼!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折,重重吐出一口濁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