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闖入大殿者,正是當今圣上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
朱棣是1360年生人,今年十五歲。
雖然在秦楓穿越來的那個時空,十五歲還是中學生,但在七百年前,十五歲完全可以娶妻生子了。
更何況朱棣從小勇武過人,喜歡打熬氣力,摔跤為樂,所以這會兒已經頗有些虎虎生風,站在大殿正中,比那些身經百戰的悍將,竟也絲毫不差。
雖然沒有尸山血海里滾出來的煞氣,但卻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
這會兒,聽到父皇不滿,朱棣也是不閃不避,先躬身行禮,然后大聲說道:“兒臣也想要追隨秦楓秦先生,去艦隊上鍛煉自己,未來為了我大明江山,出一份力!”
此言一出,金鑾殿上安靜下來。
這是第一個站出來的皇子,可謂是勇氣可嘉。
然而……皇帝會怎么看?
不確定皇帝意圖之前,這些老成持重的臣子,也不會輕易發表意見。
說實話,這個朱老四,出現得有點唐突了!
徐達等人雖然不說話,但心里都在暗暗盤算,眼角也時不時跳動一下,仿佛嗅到了某種危險的味道。
為何說朱棣唐突,那不是沒有原因的。
因為秦楓剛才描畫的那個廣闊的大航海藍圖,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極為陌生的。
按照傳統的觀念,正所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這便是逐鹿天下四個字的由來。
從那以后,逐鹿問鼎,便是一代又一代英雄豪杰的至高追求,為了登上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不知多少智勇雙全的強者,南征北戰,經歷無數廝殺,最終也很難確定鹿死誰手。
今天,現在,坐在寶座上的圣上,便是這一屆的最終勝者!
可是……
天下。
什么是天下?
毫無疑問,要是按照傳統的說法,現在大明完全就是天下共主!
就連北元都徹底解決了,北方大片的土地雖然不能說完全掌控,但剩下的連癬疥之疾都算不上,大明沒有全面占領,只不過是因為那里苦寒貧瘠,實在懶得過去罷了。
至于隔海相望的那些小國。
你猜為什么會被列為“不征之國”?
不征的意思,絕不是說沒有能力征服。
而是……壓根也不值得征服啊!
圖個啥?
君不見倭國那邊曝出有銀礦,結果怎么樣,還不是大征而特征,現在已經成了大明重要的白銀產區。
除了這些,好像就沒了啊!
幾乎沒了!
天下,已盡在大明掌控。
那么接下來通常的做法是什么?
是確保天下穩定,各地安穩并且始終服從中央的管轄。
為了確保這一點,歷代君王常見的做法是,分封藩王,鎮守各地。
理由很簡單,藩王畢竟也是皇室子孫,總不會站出來推翻自己吧?
這樣,就能讓江山始終落在一家一姓的手中,祈求一個千秋萬載,祈求一個萬世不移。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大家也都看到了過往王朝的結果。
皇室子孫,只怕也并不是那么值得信任的。
好,把視角回到大明這邊。
當今圣上,也早就開始了藩王分封的制度,給所有皇子都劃分了具體的屬地,只待他們長大成人,便要就藩,然后共同守護大明王朝,直到千秋萬代。
可是現在!
情況變了啊!
主要是這個“天下”的范疇,似乎要發生變化了。
大海的另一邊,有什么?有多大的地方?有沒有人?有沒有跟大明一樣強大的國度……
全都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