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陛下不會問。”秦楓微笑說道,語氣中充滿著循循善誘,看著這位剛剛得勝還朝,并且在朝堂內外都引起不小轟動的年輕人。
“當然,倘若是陛下御駕親征,那么工部剛剛研發出來的這些戰爭利器,我自然會第一時間就交給陛下使用,力圖用最小的代價拿下安南國。”
“小小安南,膽敢跟大明放對,只是他們不自量力,活得不耐煩了而已。”
“事實上,我們的確擁有幾乎兵不血刃的能力,只需要一輪兇猛的炮火齊射,或許在坡壘關那一戰,就能夠徹底摧毀安南方面所有的信心,進而選擇投降。”
這?
朱棣越聽越糊涂了。
是啊!
老師也說,如果那種恐怖至極的洪武天雷,早一步拿出來的話,即便安南那邊依然是負隅頑抗,不肯投降,但至少也能讓明軍的損失降到最低。
這次南征,他帶領了三十萬大軍,但是能夠活著回來的,只有二十多萬。
至少五萬活生生的大明兒郎,百戰精銳,把性命永遠留在安南戰場,無法回返家鄉。
為什么?
現在朱棣回想在安南的一場場激戰,尤其是最后受阻雞翎關的那一戰。
他是有些后怕的。
當時,軍中的疫病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倘若再不能打下雞翎關,那么要么退兵,要么就要承擔全軍覆沒的危險!
如果不是洪武天雷的巨大威懾,讓安南方面徹底放棄抵抗,雞翎關之后的富春江防線,說不定又要讓幾萬人死在冰冷的江水里,甚至尸骨無存。
為什么?
朱棣抬起頭,毫不掩飾自己眼中的迷惑,希望這位無所不能的老師,能夠給他一個確切的答案。
“慈不掌兵。”秦楓嘆息道:“從具體士兵的角度,每個人都是爹生媽養的,他們出征的時候,家人也曾殷勤相送,也在翹首期盼他們能夠平安歸來。”
“可是,期盼不是總會有好的結果。”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殿下,你是三十萬南征軍的統帥,未來或許還要承擔更重大的職責,要負責更多士兵的生死存亡,乃至要關乎大明的江山社稷。”
“所以,你的角度,不能是普通士兵的角度,而必須是整個戰爭的角度,甚至是放眼未來的角度。”
“安南只是彈丸之地,就算全民皆兵,充其量也不過十萬之數。”
“但是交戰的慘烈,你已經親眼所見。”
“在喪失天時,又完全沒有地利的條件下,我們以三十萬打十萬,依然是打得艱難,甚至差點就無法攻克。”
“大明的未來,是星辰大海。”
“有朝一日,朱棣,你作為大明遠航艦隊的總指揮官,率領數以萬計的大明海軍,越過茫茫大海,抵達海洋的另一端,面對從未見過的對手和敵人的時候,會經歷什么,無人能夠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