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大明的國力真的可以支撐,那么毫無疑問,徐達的這個橫跨大路,從海陸兩路分兵,一舉拿下歐洲的大戰略,可以說將之前朱標和朱棣的方案都囊括其中,是真正可以畢其功于一役的終極戰略方案。
然而現在,最終拿主意的,當然只能是大明皇帝陛下,朱元璋。
此時,距離朱元璋深夜召見群臣,已經過了幾個時辰,天邊已經泛起清晰的魚肚白,天都快亮了。
不知不覺間,眾人已經在這御書房里討論了一夜。
但其實大部分人都只能是陪襯,真正提出了未來戰略方案的,唯有三個人,一個是太子朱標,一個是四皇子朱棣,最后則是跟隨陛下南征北戰的當世名將,魏國公徐達。
皇上,會作何選擇?
朱元璋的眼睛,微微瞇了起來,仿佛已經胸有成竹。
正要說話,門外忽然匆匆走進一個小太監,躬身稟報道:“啟稟陛下,國師大人到了。”
哦?
哄孩子結束?
眾人都是眼前一亮。
一方面,羨慕這個秦楓的圣眷之隆,實在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另一方面,大家這一夜都對著這張詳細的海圖,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哪怕是不需要自己提出足以說服眾人的見解,但至少也要跟上太子或是魏國公他們的思路啊。
人家都已經條分縷析地把戰略擺在面前了,這要是聽都聽不懂,還有什么資格做大明的股肱之臣,有什么資格食君之祿為君分憂?
現在,繪制這張海圖的人到了。
群臣心中第一時間泛起同一個念頭:倒要聽一聽,這秦楓對于我們大明未來的戰略發展方向,有什么高見?
或許!
真的能跳出太子、四皇子、魏國公三個人的思路窠臼,另有全新的戰略部署,能夠讓人耳目一新?
不知怎地,就很期待!
于是,眾人翹首期盼,將目光紛紛掠向殿外,等待那個年輕人的身影。
哈哈哈,有趣。
朱元璋見狀,不禁表情莞爾。
看來,秦楓在這些人心目中的份量之重,甚至都不亞于自己這個當朝天子了。
唔,說起來,也的確有很多日子沒見到秦楓了。
這家伙,說是不理政務,告老還鄉,但實際上人在淳化縣,也從沒放下自己身為國師的身份和職責。
擺在書案上的這張海圖,便是秦楓的手筆。
倘若沒有如此詳盡的海圖,沒法知道大洋的彼岸都有什么,是否有人類存在,是否有國家政權的存在,一切都是一團黑的話,或許大明向外探索的腳步,還需要更謹慎一些。
只此一項,不論未來大明取得多么輝煌的成就,秦楓的這張海圖,絕對是居功至偉!
不過,說起來,剛才的那三個方案,已經讓朱元璋十分贊賞,以他的戰略眼光,也認為很難跳出這些思路以外了。
畢竟地圖就這么大,外面的國家也就那么多,戰略要地,兵家必爭之地,在他和徐達這樣的經驗豐富的軍事家眼中,可以說是一望而明。
就算秦楓來了,難道還真能提出不一樣的思路,是我們這些人加在一起,也無法想到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