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
地宮深處,一面相對平坦的巨大巖壁前,精心雕琢的古老紋路,在火光下顯出某種深邃神秘的韻味,刻痕冷峻,飽含著刻刀沉淀千年的力量和虔誠。
七字入目,筆走龍蛇,一股橫跨千古的磅礴氣象和俯仰天地的恢弘氣魄仿佛是撲面而來。
秦楓能感覺到,這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對宇宙本質,對力量根本,對匠人精神的最高禮贊。
“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
秦楓低聲吟誦,默默咀嚼著其中的意蘊,仿佛每個音節都帶著微不可察的顫抖和震動,像是在跟盤亙在這地宮中的墨家先祖靈魂進行無聲而沉重的交談。
前世的科技發展方向,對內是微觀粒子世界的精微操控,對外則是對宏觀宇宙的探索和發現。
其實究其本質,也同樣是憑借人類的所有智慧,試圖撬動天地偉力,追求至高無上的造化之工。
眼前,墨家機關術披著神秘而典雅的東方外衣,其理論內核,又何嘗不是在孜孜不倦地尋找“器”和“道”結合的平衡點?
秦楓面前矗立的這七個大字,就如同是一把巨大的鑰匙,在虛空中緩緩旋轉,打開了兩條截然不同,卻殊途同歸的科技之路,將彼此之間那道跨越千年,橫亙時空的無形藩籬,消弭于無形。
“……火流金聚,生土生木,五氣之華,各循其道。然天工之樞,不在強奪造化,而在順物之性,假物之力,聚散分合,隨心而動。金木水火土,非敵也,友也……”
秦楓屏住呼吸,借著身邊跳躍的火光,辨認著石壁上不知蟄伏了多少歲月的墨家真言。
火流金聚,這不正是點破了能量轉換與物質形態變化的基本法則?
一眾樸素卻深刻至極的元素理念,隱隱指向墨家對于能量的根本看法。
天工之樞,不在強奪造化,而在順物之性,假物之力……這句更是直指核心,跟后世的科技風格比較,少了許多莽撞和征服的味道,更像是在努力追尋一種更加和諧,更加深邃,更能順應自然規律的,與大道更加融合的道路。
墨家的機關術,承認能量的多樣性和共存性,這就是那句“金木水火土,非敵也,友也”的深刻含義。
不知多少年前的墨家老祖,倡導的科技之路,不是粗暴的單一力量的統治和碾壓,而是駕馭萬物之間精妙的聯系,從而產生共鳴之力,迸發出不可思議的組合力量。
這種視角……這種思路……如同在他眼前炸開了一片全新宇宙!
秦楓的身軀,再一次微微顫抖。
這石壁上記載的寥寥數語,看似簡單,卻蘊有深意,價值無可估量!
墨家核心科技觀的火種,一旦跟現代的科技路徑互相結合相互印證,那便立刻能搭建出通往星辰大海的偉大藍圖!
一直以來,秦楓雖然從七百年后穿越到洪武年間,卻必須受制于當時的科技條件,不可能把步子邁得太大。
比如說,歷經數年,又是幾乎動用了全國之力,秦楓也只不過借工部之手,制造出了劃時代的新型火銃,火龍出水炮,洪武天雷等戰爭武器。
若要在這個時代,手搓洲際導彈,搞出人造衛星,開啟航天探索……那就純屬扯淡了!
別的不說,光是一個大航海時代的醞釀,就耗費了不知多少人力物力,至今也沒能完成所有的準備前置工作。
為什么這樣難?
無他,只因科技無法跳躍性發展,秦楓就算能標明科技發展的路線,也還是要按部就班一點點推進。